最近,陆家嘴金融区的新景观——Luckin咖啡已经成为2018年上海夏季的一道亮丽风景。通过资本力量的支持,Luckin在短短5个月内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设了525家门店。近日,Luckin咖啡还在我们办公楼附近的分众传媒上做了广告,并派发了打折咖啡券,为用户带来了一些实实在在的优惠。

在过去的几天里,我每天都用打折券在Luckin咖啡店里品尝咖啡,享受着一些一级市场投资人给予普通消费者的“福利”。Luckin真的能够超越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吗?对此,笔者持有不同的观点,以下是一些个人的思考。

在对Luckin咖啡进行批评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家公司做得对的地方。从餐饮行业的商业模式来看,咖啡外卖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生意。

餐饮行业的核心在于效率,包括坪效的效率和时间的效率。首先来说时间效率,我们发现很多餐厅只有周五晚上和周末有生意,平时时间段就没什么客人。这就意味着很多餐厅的时间利用效率并不高。

如何充分利用时间,提高餐厅的翻台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餐厅会推出下午茶套餐,以填补午餐后晚餐前这段时间段的低客流。还有一些餐厅通过提高翻台率来提高效率。最典型的例子是海底捞火锅,一晚上可以翻台4次,即使到了晚上11点,也要排队。

另一个方面就是坪效的效率,也就是用最小的空间实现最大的营收。比如同样的营收额为400万人民币,30平米的餐厅实现这个营收,要比100平米的餐厅效率更高。

在餐饮业中,外卖业务的模式至关重要。只有增加外卖业务,才能提高餐饮的坪效。那些市值较高的餐饮企业,一方面是全球化连锁,另一方面具有强大的外卖属性。例如美国的麦当劳、汉堡王和温迪,披萨巨头必胜客和达美乐,以及墨西哥卷饼公司Chipotle。相反,像国金中心楼下关门的Costa咖啡,就是因为坪效太差。很少有人会外带,顾客在里面会呆上几个小时。

从任何商业模式来看,高频、必需的商品,其价值远远大于低频次的商品。正如巴菲特所说,他喜欢投资于让人上瘾的产品,上瘾本身意味着消费频次高。有些人每天都需要喝可乐、抽烟。而从餐饮属性来看,咖啡也属于高频、必需的商品,很多人每天都需要喝一杯咖啡。而和小龙虾、火锅、麻辣烫这类重口味的食物不同,消费者不可能每天都去吃。

可以看出咖啡外卖模式是非常有前景的。只有增加外卖业务,才能有效地提高餐饮的坪效。从历史上看,那些高市值的餐饮企业,一方面是全球化连锁,同时具有强大的外卖属性。而这些行业中的佼佼者——包括外卖、打车、自行车等,都是得益于大规模投放资金。要获得用户的心智,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我们发现从舶来品的角度来看,海外的品牌往往更具优势。以红酒行业为例,虽然张裕葡萄酒在最初打开了国内红酒市场,但最终大家更愿意购买进口红酒,而张裕的红酒定价权就不高。咖啡作为一种舶来品,背后也带有美国文化的烙印。当一个国家处在最强盛的时候,其文化会向外输出,而带有其文化烙印的消费品也会因之受益。我们喜欢喝咖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美国文化的认同(这也是为什么国内没有人会喝马来西亚的白咖啡,因为文化认同度不够)。同样的,我们喝可乐、吃汉堡也是出于对西方文化的认同。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品牌要想获得定价权是非常困难的。反之,从文化认同度看,我个人长期会更看好奶茶这个方向。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个人思考和见解,欢迎批评。

作者:朱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