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许多包裹的话,相信大家都从快递里得到了不少东西。但你更可能得到了多年来积攒的“收件地址”。收件地址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它可以告诉我们你关心并渴望连接的人或地点,就像使用塔罗牌占卜一样。

[Photo/Pexels]

不仅如此,收件地址也是自己过去几年行动轨迹的记录。不管是工作的城市出租屋、公司的地址、朋友的住址、读书时的宿舍还是实习地点等等,都能在这些地址中找到你人生不同阶段的足迹。

与日记不同,网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却直接记录了一个人不同侧面。这些包括收件地址、购物偏好、物品收藏与订单记录等,是一种更直接的记录。

有人曾感慨:“双11后才发现,我收到的快递里最多的是前男友送来的。”

每一个独特的收件地址背后都藏着一段有趣或感人的故事,或许是亲情、友情,或者你的工作、学业以及爱情经历。

许多人在地址满了时,系统提示必须先删除一个地址才能添加新的地址,这时他们会陷入困惑不知道该删掉哪个。

这是因为情感联系是囤积地址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地址囤积只是“数字囤积”(digital hoarding)的冰山一角。

Digital hoarding是指习惯性囤积电子物品,不愿删除那些对用户来说已无价值的东西。

有些人不仅舍不得删地址,还舍不得删除聊天记录。

25岁的安托瓦内特说:“我永远无法删除与前男友的WhatsApp聊天记录。回看当年我们的聊天记录,对比我当时的状态和现在的自己,还是挺有意思的。我可以看到这段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对于28岁的劳伦来说,她的照片中有58000张照片,而她对于这种感觉很熟悉。她说:“我的相册里主要是一些随手拍的自拍、应该保存到存储设备上的回忆、一些表情包和截图。我一直想删除一些截图,但是每次打开那个文件夹,总是会觉得有点不知所措,所以那些照片一直都在那儿。”

[Photo/Pexels]

有研究表明,美国人对数字物品的存储量惊人,其中包括桌面图标、网页标签、不再用的文件和软件、网页书签等。

研究发现,美国人平均拥有:

83个书签

浏览器中有7个打开的页面标签

15封未读邮件

13个没用的手机应用

2个闲置或者坏掉的手机

20个桌面图标

209GB的云存储

电子文件、文件夹、音乐、电影、软件以及社交媒体上“朋友”也都是数字化的杂乱堆积。

学生们也有很多不舍得或者不知道该如何整理和删除的东西,比如课堂上拍的投影PPT照片,就算是用过的文件还是删不掉。

本科生和研究生都表示,他们对这些技术杂乱的数量感到不知所措:讲座笔记、幻灯片、研究PDF、课堂板书的快照,还有自己日益扩大的不认识也不愿删除的Facebook好友。

手机里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多,每次整理应用时都需要下定大决心,对于每一个应用都要斟酌再三——文件扫描软件真的需要吗?一年几乎没扫描过几个文件。

一个网友说道:“我的第一个主屏幕上都是我每天都会使用到的应用,比如脸书、Spotify、推特、Outlook、天气等。而第二个主屏幕则是一些没那么常用的应用,但我仍然希望能方便得到,比如账单软件、购物和智能家居应用等。”

“而我的第三个主屏幕则是混乱且无序的,上面有大量的游戏、工作和与商务有关的软件,还有大量那些本来想着需要但从未使用过的杂乱程序。”

研究将数字物品囤积者划分为四类:数据掌控者、数据失控者、听话的打工人和有情有义的emo有情人。

“收集者”是有组织、系统化并可以掌控自己数据的人。而“意外囤积者”则无序混杂,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数据,也无法控制。而“听话的囤积者”则是为公司保管数据。“焦虑的囤积者”则对自己保存的数据有着强烈的情感联系。

研究指出,人们通常在处理自己珍贵的物品时会更加抗拒,或许是因为他们把这些物品“拟人化”,把无生命的东西当做有感知和情感的实体。

有些赛博回忆并不是你刻意保存的,它们是嵌入在网购场景中,不断提醒着你曾经去过的地方、关心过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使得这种囤积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甚至在手指间滑动时引发了“睹物思人”的情感共鸣。

有意思的是,这些软件总是试图推测你接下来可能想购买的东西,但却常常意外的挖掘出了你对某个人的牵挂。

Notes

hoard [hɔːrd] v 贮藏;囤积

sheer [ʃɪr] adj (用来强调事物的大小、程度、或数量)

miscellaneous [ˌmɪsəˈleɪniəs] adj 混杂的;各种各样的

anthropomorphize [ˌænθrəpəˈmɔːˌfaɪz] v 拟人;赋予人性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 编辑:陈月华、向静雅、丹妮)

资料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