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分已成为人们选择电影的标准动作。评分通常对观影体验有一定指导意义,但我们也都遇到过几分的好片,以及高分的烂片。这让人不得不思考,这些分数到底是如何来的呢?豆瓣、格瓦拉和IMDb等主流评分平台在评分方式上又有何不同呢?

让我们来看看几部电影在这三个平台上的评分:

《最后的巫师猎人》

豆瓣:5.8 格瓦拉:7.9 IMDb:6.0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

豆瓣:7.3 格瓦拉:8.1 IMDb:8.4

《碟中谍4:幽灵协议》

豆瓣:8.3 格瓦拉:8.8 IMDb:7.4

《捉妖记》

豆瓣:7.0 格瓦拉:8.8 IMDb:6.2

可以看到,评分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尤其是格瓦拉的评分普遍偏高,引发了很多讨论。

豆瓣的评分机制

豆瓣的评分是来自一个拥有一定电影评判知识,同时乐于点评电影的“爱好者评审团”。豆瓣的评分算法非常简单,就是所有用户打分的算术平均数。而且每隔一定时间,程序会自动更新一遍数据,将最新的打分纳入计算。

阿北解释道:”水军是有的,但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 意思是,在上映推广期间,水军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后期大量评论的涌入,水军的作用可以忽略。因此豆瓣的评分基本上可以被视为一个比较客观的参考。

格瓦拉的评分机制

格瓦拉的评分规则是,影片初始评分为7分,当用户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才会显示变化。而且对购票用户的评分采用了权重算法,具体细节不得而知。这种评分机制更多地与购票行为有关,因此在格瓦拉平台评分普遍较高。

IMDb的评分机制

IMDb采用了一种神秘的算法,每部电影至少需要有5个投票才显示评分。而且用户可以反复投票,但网站只记录最新的一个。网站间隔不超过24小时重新抓取数据。IMDb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数,具体的算法细节不公开。

IMDb还解释道:”为了避免人为操纵票数,保持投票系统的公正性,我们不会公布加权算法的细节。”

豆瓣、格瓦拉和IMDb在评分的方式上各有特色,但每个平台的评分都可能受到用户属性、评分算法、评分数量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观众在选择电影时,最重要的还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和品鉴。

(内容参考来源:知乎、IM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