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鹤立鸡群』【释义】比喻个体的才能、容貌或仪态在众人中脱颖而出。

成语『鹤立鸡群』源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有人对王戎说:“嵇延祖(嵇绍)在众人中卓尔不群,宛如野鹤立于鸡群。”(卓尔不群,形容格外突出)

相传在西晋晋惠帝时期,朝廷斗争不断。侍中嵇绍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之子,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中临危不惧。

一次宫变中,齐王司马同被杀。嵇绍为保护惠帝,不顾危险入宫。守卫的侍卫欲射杀他,但侍卫官见嵇绍英勇且义薄云天,连忙制止。

后来,司马顒和司马颖起兵攻打京城。嵇绍随惠帝迎战,虽不幸战败,却始终护卫惠帝周全。敌人箭雨如注,嵇绍身负重伤,血溅御袍。惠帝事后拒绝洗净御袍,言道:“这是嵇侍中为我流下的血迹啊!”

嵇绍相貌俊朗,气宇轩昂,在朝中格外显眼。有人称赞他,“昂然如野鹤立于鸡群”。后人将此名句凝练成成语“鹤立鸡群”,寓意卓然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