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生者终将逝,逝者已矣。

昨日犹为世人,今朝魂归冥府。

魂魄飘零何处寻,枯槁肉身化孤坟。

幼子啼哭呼爹爹,挚友悲痛洒清泪。

眼前的得失已成虚,对错是非怎可晓?

千秋万载后又谁知,生前的荣辱与恩怨。

只恨那世时饮酒未尽兴,

《拟挽歌辞》其二

往昔无酒可饮,如今只得空自斟酌。

美酒浮生蚁影,何时才能再品尝?

满桌佳肴摆在我眼前,亲友们却在我身边哀哭。

欲语却无言,欲视却无光。

昔日高堂安眠,如今长眠荒野。

荒野无人伴眠,极目远眺茫茫一片。

一朝踏出门去,归来时夜色未尽。

《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绵延无际,白杨萧萧瑟瑟。

九月严寒刺骨,送我去往遥远之地。

四下无人居住,高高的坟墓耸立。

马儿仰天悲鸣,风声凄凉哀切。

幽暗的坟穴已封,千年难再重见天日。

贤哲才俊也难逃一死,千年之后一去不返。

送别之人纷纷离去,各自踏上自己的归途。

亲人哀愁也许还在,而他人早已喜笑颜开。

身后荣辱与我何干,魂归山野长眠于此。

【注释】:

(1)嶕峣:高耸的样子。

(2)幽室:指坟墓。

(3)向来:刚才。

(4)或余悲:也许有些人还有悲伤。亦已歌:也开始唱歌了。

(5)何所道:有什么可说的呢?山阿:山陵。

主题

其一是说死后收殓的情况,描述家眷朋友痛哭,诗人以豁达的心态表示死后便没有荣誉与羞辱,只觉得酒还未喝够便死了,有些遗憾。

其二是出殡前的祭祀。诗人描述亲人的哀伤,自己虽感到不能饮酒的遗憾,但已为快离家园而有些黯然。

其三是写下葬的情形。对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作猜测,也认为贤达也不能逃避死亡。这与当时追求神仙得道的风气截然不同。

陶渊明的《拟挽歌辞》虽有一些发挥哲理的成分,但与东晋流行的玄言诗不同,而是将其亲身体验提炼到哲学的高度。陶诗中有的写到宗族关系或对儿子加以训诫,可见陶渊明也还是重视家族的荣誉和门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