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徐悦东

每当谈及龚自珍,人们便会联想到他著名的《己亥杂诗》。可以说,龚自珍将己亥年变成了自己的专属时代印记。面对己亥年,龚自珍为何寄予厚望?这个年份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龚自珍又在怎样的境遇和时代背景下,创作出这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年恰逢己亥年,在两甲子后重温《己亥杂诗》,又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

9月8日,初岸文学和建投书局在建投书局•北京国贸店举办了《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新书发布会,邀请本书作者余世存与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共同探讨龚自珍在己亥年的历史与人生。

兼顾学术与政治敏感性,龚自珍是那个年代最有见识的官员和思想家之一

提起龚自珍,许多人首先想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名句。雷颐认为,龚自珍不仅仅是一位诗人,对历史研究者而言,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战前,龚自珍就是“经世派”的一员,他们认为当时的社会需要变革,包括传统的学术界,彼时的学术风气过于注重训诂考据,乏创新意识。

龚自珍的父亲一系从政,其父亲和祖父都是进士,仕途顺利。而母亲一系专攻学术,外祖父段玉裁便是鼎鼎大名的学者。龚自珍的家世可谓政学兼备。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既关注学术,又密切关注现实政治和社会。龚自珍最著名的学术研究是公羊学,而公羊学在战后影响了康有为等启蒙思想家。

《己亥:余世存读龚自珍》,余世存著,初岸文学丨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9月版

同时关注学术与政治,也使龚自珍在追求文人理想和从政之间犹豫不决,最终仕途不顺,反而以诗文传世。雷颐提到,龚自珍的政论文章也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战前“盛世”年间,龚自珍就敏锐地意识到了一定的危机。他提出要在新疆设省,同时还提出了许多漕运方面的建议。这反映了他对社会的敏锐洞察力。

龚自珍和林则徐都是那个年代最有识见、最有思想的官员和思想家。他们毕竟还没有接触到另一个世界,所以龚自珍提出的建议仍然植根于中国的传统之中。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

龚自珍的佛道思想及其影响

雷颐认同龚自珍在己亥年的出走对其精神状态产生的重大影响。这种放下执念的洒脱可能源于他对佛学和道学的深入理解。研究者需具备佛道底蕴,才可对龚自珍的佛道思想和作品进行深入解析,并考察佛道思想对其思想和创作的影响。

许多中国知识分子对佛道思想持痴迷态度,并不认为二者存在矛盾冲突,反而将之视为心灵追求的途径,重视其实用性。这正是中国社会鲜有宗教冲突和排斥现象的根源。

作者 | 徐悦东

编辑 | 李阳

校对 |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