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国多地出现日晕,北京上空也迎来了这一美丽景观。

日晕是一种看起来像太阳外有一圈“光环”的气象现象,颜色宛如彩虹,属可遇不可求的奇景之一。

最近,大理、成都、内蒙古的二连浩特、锡林浩特等地也出现了日晕奇景。

那么,日晕的出现有什么征兆,为何近期在我国多地频繁出现?

日晕虽然罕见,但属于自然现象。

已知事实:较高海拔处,温度较低。通常情况下,每上升 1000 米,温度下降 6 摄氏度。高空中存在着 0 摄氏度以下的空间。空气中的水分子会与凝结核凝聚,在温度降至 0 摄氏度及以下时,空气中的水将以冰晶形式存在。

在不同温度和水汽饱和度下,形成的冰晶形状有所差异,其中片状、柱状等冰晶更容易形成日晕。当太阳光线进入柱状冰晶后,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光线将发生偏折,高空中多个冰晶共同偏折。

如果你正好位于最佳观测点,由于柱状冰晶的反射作用,你会看到太阳周围环绕着一圈光环,其内侧呈红色,外侧呈紫色,宛如彩虹围成了一圈。

冰晶体积越大,分布越均匀,日晕的颜色就越清晰。

一般情况下,我们观测到的日晕属于 22°晕,除此之外,46°晕也很常见,而 9°晕和其他晕则相对罕见。

日晕家族成员众多,“幻日”也是其中之一,其形成机制同样涉及冰晶的折射和反射。

虽然高空中存在冰晶的现象很常见,但日晕为何如此罕见?

主要原因在于,日晕的形成与云层的厚度密切相关,如果云层厚度太薄,则难以形成冰晶,如果云层厚度过大,又会导致太阳光线被遮挡,同样无法形成日晕。只有云层厚度处于“恰到好处”的状态,才能为日晕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

还需要维护相对稳定的大气条件,否则同样难以形成日晕。

由于日晕形成条件较为严苛,因此想要目睹它并非易事。通常,春节前后的大气环境较为适宜,有利于日晕的出现。

近期,我国多地天气晴好,大量云层符合日晕形成条件,因此各地才纷纷捕捉到了日晕的壮美景象。

日晕固然赏心悦目,但也不宜长时间直视,以免太阳光对眼睛造成灼伤。

古人对于罕见现象常有夸张解读,例如:幻日常被视作不祥之兆,这源自“天无二日民无二主”的传统认知,认为高高在上的太阳象征着君王,天现双日容易让人联想到皇位之争。

日晕亦是如此,古人视其为不吉利的征兆,预示着灾祸临头,认为“晕,攻也,纯阳攻阴气故也。阴阳不和,昏姻错乱,淫风流行,男女互相奔随,则此气盛”。

事实上,弄清日晕形成机制后,我们便能发现古人所谓“不祥之兆”纯属牵强附会,日晕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只要大气条件合适便会产生,与人类行为并无关联。

而在气象学科中,有俗语“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言下之意是,日晕出现后,当晚或半夜可能降雨,此话有几分道理吗?

其实有一定道理,日晕形成时,大气通常较为稳定,否则难以生成功效,但日晕出现往往伴随着高层卷云,卷云是锋前天气系统的征兆,预示着冷空气正在靠近,在冷暖气流相遇后,锋面雨便可能形成。也正因如此,日晕出现后,降雨机率较大,即使不下雨,也会“变天”,出现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