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逸

2017年3月,我们从朋友的一个问题中得到启发,针对70、80年代生人进行了100人的小调查。调查规模虽小,但答案背后展现的现象令人深思。朋友提出的问题是:“你有多久没有好好去观察你生活的城市?你能说出几条这座城市与众不同的见解?”作者苦思冥想未能作答,因为已经记不清曾经单纯为了观察这座城市的初衷,除了固有印象,作者对这座城市缺乏自我认知。在这100份问卷中,70%的人半年以上未曾单纯探索过自己的居住地;15%的人1年以上,只有1%的人回答近月内曾出游。对于城市的见解,能说出2个以上答案的人,为0。

是啊,我们工作、生活在这座城市,日常忙碌无暇顾及其他。稍有空闲,便计划着远行,向往着诗和远方,不知不觉中,在那些远方的人眼中,我们所处之地,也正是他们向往的风景。或许,只要我们走出家门,试着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身边几公里的范围内,就潜藏着如此之多的美丽与惊喜,我们又何必执着于远方? 6月7日,在北京久违的阵雨中,我们从100份问卷中精选了5位具有典型特征的人进行追踪采访。或许,调查规模决定了最终答案不具备权威性,但我们确保了其真实性。这是一座城市,与生活在这座城市人们的真实对话。

心怀感激,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最向往的城市却是杭州

am9:00 美丽知性的知名网媒高管 张媛媛 网易房产全国总经理

对于北京这样的首都而言,颇具舆论影响力的媒体从业者,无疑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群体。

Q: 你如何评价你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令你喜欢和生厌的理由何在? A:我生活在北京,是外地来北京定居了10多年的“京漂”。我对这座城市最初的憧憬是:民国作家林语堂笔下的北京:人们享受着文化熏陶,同时又生活在大自然中,城市生活集高度之舒适与园林生活之美。

我也喜欢她:大气、多元、包容、给予普通人以机会。

小时候印象中的北京城,是划过天空的鸽哨,是曲径幽深的胡同和四合院,是京腔十足、傲骄满满的长调。

如今,她变得现代化且节奏很快了,也出现了一些发展中的大都市弊端:拥堵的交通、雾霾、高耸的房价,还有因为繁忙而疏离的人际……到处在议论着互联网+和创业风潮,就好像这比喝到更健康的白开水,呼吸到更清洁的空气更重要。

但我还是心怀感激,能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员,在这里成家立业、工作发展,成为现在的自己。

Q: 如果选一座你最想去的城市,会是哪儿?想去的原因是什么?

A:国内会选杭州;国外会选意大利的郊区小城或法国南部小城。

杭州西湖边上有很多画室,坐车往梅家坞茶园方向走,发现整个城市郁郁葱葱,被绿色包围。心旷神怡。

意大利或法国小城,我有一年去旅行,到意大利一个小城游玩,途经一个不大的广场,广场边有座可以供人礼拜的古老教堂,有自由歌唱的老人。生活很惬意。

嗯,旅行是脱离现实生活的心灵天堂,也是寻找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地方。

Q: 有尝试过在你生活所在之地,只是单纯地去走走看看吗?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

A: 会经常,因为做了妈妈,每周我都尽量带他出去周边游玩。上周因为有远方亲戚来,我带他们去了天安门广场。

非常感慨,十多年前,你也曾把在这里拍张照片,作为来到这个城市的签到和象征,如今这里只成为你来车路过时的风景之一,带远方家人朋友来 特意驻足下 你会否有回到初点的感觉?不会的。符号没有变,意义却不同 这就是光阴的作用。

Q: 人们的目光总是习惯于投向远方,却常常忽略身边的美,即所谓的“灯下黑”现象。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又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A:每个人都会有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这是一种寻找远方的渴望。比如,小时候,希望离开家乡和父母遠行。后来,又出现逃离北上广,希望回归,不止是经济生存压力所致,也是心灵的回潮。其实,身边的美不容忽视,”最美的在心,不在远处。”

Q: 如果将这种现象与你所在的城市展开联想,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想起来,大学时的学长,关于毕业后职业选择时给我的劝告,年轻的时候,把世界看得大一些,在江湖上流浪着看风景,年老的时候,把世界看得小一些,在庭院里看风景。

因为爱仍在,因为参与改变仍留驻

am10:30 意气风发的创新教育先锋人物 莫然 中国领声教育创始人,中国儿童公共表达发起人

Q: 你如何评价你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令你喜欢和生厌的理由何在? A:我想北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我喜欢这里因为我爱的人都在这里,我不喜欢这里是因为人们还没有形成共同的价值观

Q: 如果选一座你最想去的城市,会是哪儿?想去的原因是什么? A:中国西部的城市,没有去过。

Q: 有尝试过在你生活所在之地,只是单纯地去走走看看吗?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 A:我有深夜压马路逛便利店的习惯,了解这条街每家店的变迁。昨天还压马路了。

Q: 人们的目光总是习惯于投向远方,却常常忽略身边的美,即所谓的“灯下黑”现象。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又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A:灯下黑是有的,但会明知故犯,因为远方有你的幻想,会给你期待。

Q: 如果将这种现象你所在的城市展开联想,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有的人可能寄希望于远方来改变生活,如果我们不去改变这座城市,就不会爱上它。

“诗和远方”与“眼前的苟且”并不对立

pm2:00 韵味十足的非物质文化传承者 彭薇颖 中国古董首饰国际传播大使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2065" img_width="1611"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2df60003

北京有许多令我留恋的街道和让人沉思休憩的地方。春天,不妨走一走北海、故宫、景山、北大红楼、美术馆、三联书店那条路;秋天,可以去大觉寺的银杏树下小坐,法源寺的丁香花……北京的美景绝不仅限于旅游景点,关键在于用心感受。

Q: 人们总是习惯于看向远方,却往往忽视身边的美,即所谓的“灯下黑”现象。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又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A: “灯下黑”现象是人类认知的一个盲点吧,当你向往着“诗和远方”时,也可以好好经营“眼前的苟且”。

人们总是对远方有着向往和猎奇心,对身边熟悉的存在却视而不见,这其实是认知的一个盲点吧,我想起高晓松的经典语句“诗和远方”vs“眼前苟且”其实并不对立。想象一下,如果此刻自己是个盲人,那么,身边和远方其实一样,最需要的是用心去感受它的美。

Q: 如果将这种现象你所在的城市展开联想,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有着内心对美的感受力,在哪都能感受美好。

我觉得每个事物都是多面体,拥有着双面或者多面的质感,喧嚣也好,静谧也好,繁华也好,朴实也好……细品生活的味道是非常有意思的事。只要你有着内心对美的感受力,在哪都能感受美好。

“家”是心中永久的归属

pm4:00 精益求精的手工匠人 燕雷 犀锐国际艺术中心负责人

Q: 你如何评价你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令你喜欢和生厌的理由?
A:我深爱这个城市,因为我是北京人,我们家几代人都在这,对这个城市非常有感情,也去过很多地方,看到了很多很美、很优雅、很浪漫的城市,但是归根到底,长时间居住我觉得还是要在家,所以这个城市不管他是什么样子的,我对它的感情绝对不会用好和坏去评价。

Q: 如果选一座你最想去的城市,会是哪儿?想去的原因是什么?
A:短时间的逗留的话,我觉得巴黎不错,因为巴黎有我很多记忆,对佛罗伦萨也很喜欢,不是那么闹,有很多文化的影子,艺术之都。那里的人没用大城市的繁忙,他们有自己的精神空间,也有物质基础,所以在那会比较惬意,但是只能短时间的逗留,因为你在那其实只是一个过客而已。

Q: 有尝试过在你生活所在之地,只是单纯地去走走看看吗?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
A:有过,我以前非常喜欢坐上一辆公交车,直接坐到总站,找一个靠窗的位置去看周围走过的人,他们在干什么,去思考,这一段时间是一个完全放空的状态,然后再坐回来;其实这需要的时间非常长,尤其是非常堵得时候,但是反而那个时候的状态不像你在奔波的时候,那天的状态就是要放空,就是要什么都可以不想,只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一种很享受、很舒服的状态。但是由于工作和家庭的缘故,已经很久没有尝试过了。现在可能会选择骑自行车,骑40分钟到1个小时,脑子里什么都不想,静下心来感受。

Q: 人们的眼睛总是习惯于看向远方,却往往忽视身边的美,即所谓的“灯下黑”现象。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又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A:首先我认为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年轻的时候都想有目标,而这个目标能迅速的达到,所以会有这种现象产生,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事情会让人感觉到有目标的但也要静对周围发生的事和人,带有感恩的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或者说是未来希望的那个目标。每个人都有这个阶段,处理好那段的心性,才能踏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我觉得大家不用去抵触这种现象,感受到自己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做一个调整,就没有问题。

Q: 如果将这种现象你所在的城市展开联想,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灯下黑让很多人都很急躁,其实做事情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从1+1到1+2到1+3的一个过程,没有这些积累,只看到远处,最后的结果也许不是你最初想要的,所以还不如放眼远方,一步步的积累。

拥抱生活 其实远方就在身边

Pm7:00 一位真性情的导演 朱少宇 导演、中国视协电视舞台视觉艺术委员会秘书长

Q: 你如何评价你所生活的这座城市,这座城市令你喜欢和生厌的理由?
A:我生活在大北京,但是其实我是湖南人。我跟很多外地在北京的朋友交流过,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在北京其实我们都没有过去,都是重新开始,而北京拥有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Q: 如果选一座你最想去的城市,会是哪儿?想去的原因是什么?
A: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去过很多国家,但是不管是在美国、加拿大或是其他欧洲国家,我最想回的还是北京,回到北京才会感觉到踏实,还是喜欢北京。北京的包容、多元文化会给我安全感。

Q: 有尝试过在你生活所在之地,只是单纯地去走走看看吗?最近一次是什么时候?
A:北京很大,其实有很多地方,我还没有去过,我希望能存着,在工作或者工作之余去看看,比如:昨天拍片的时候去了大屯路的地下隧道,那个感觉就非常好。北京其实有很多我并不知道的地方,但正因为这样恰恰给我一些念想,来慢慢解读这个城市。

Q: 人们的眼睛总是习惯于看向远方,却往往忽视身边的美,即所谓的“灯下黑”现象。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或经历?又如何评价这种现象?

A:对,我们是文创行业的,最近有部电影,摔跤吧爸爸,是一部非常写实的生活片,获得了很高的票房,同时也打动了中国观众。这也在提醒我们创作者,我要主动的去拥抱生活,其实很多人是真的“灯下黑”,他们看到的是很玄幻,很时尚的东西,但是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没有去发现,其实这是非常有价值的,包括北京的景色,身边的人和事,我们去好好的发现它的美,可以给我们很多很多的温暖,也给我们创作的灵感,所以说我们这个行业更加不能灯下黑。

Q: 如果将这种现象你所在的城市展开联想,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A:我希望北京能够更加的开发和包容,其实有很多外国朋友也来到北京,我觉得北京不仅仅是北京人的北京,而是全中国人的北京,是全世界人的北京。那么,作为第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