粥是我们非常常见的食品,无论南北方都有喝粥的习惯。唯一不同的可能是煮粥的材料不同,有些地方喜欢喝米粥,有些地方喜欢喝豆粥。

许多人在熬粥前,都会把米或者豆子用水泡一段时间,这是为了让粮食提前吸收水分,煮的时候更软烂。尤其是红豆和大芸豆这样的不容易煮烂的豆类,最好浸泡12小时左右。

紫米和糙米最好浸泡3-4小时,而像大米和小米这样质地比较疏松的粮食,稍微泡一下就可以。

不过有人担心,长时间浸泡会让粮食里的营养溶入水中,导致粮食本身营养匮乏。也有人认为这样做反而有助于营养物质释放。

那么到底要不要提前用冷水浸泡呢?今天爆炸营养课堂的营养师为大家聊聊:煮粥前泡米能提升营养吗?揭秘熬出“米油”的技巧。

在蒸饭或熬粥前,先用冷水浸泡粮食一段时间,是为了让粮食提前吸收水分,以及让一些可溶性的微量营养成分溶解到水中。

无论是否浸泡,这些营养物质都在粮食里,不会凭空增加或减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口感,浸泡过的粮食在蒸煮过程中,淀粉颗粒吸水后膨胀变大,在高温下糊化成“胶”,吃起来口感更软烂。

所以蒸饭煮粥前,用冷水泡一段时间粮食,只影响口感,对营养成分几乎没有影响。

还有很多人关心,熬粥怎么才能熬出“米油”?米油对婴幼儿、术后流质饮食者和消化功能差的人群非常合适。

在餐馆里喝到的小米粥,上面经常浮着一层厚厚的“米油”,口感很好,但自己在家怎么熬都熬不出来。其实这里有个小技巧:

首先要使用新鲜的小米,不要用陈米,否则味道会差很多。煮的时候不要冷水下锅,水微微冒气泡时下锅最合适。

最后用大火把小米粥煮开,再转小火,最后焖上15分钟左右,这样表面就会形成一层薄膜,米油就熬好了。

各位朋友,你们熬粥前会先泡米吗?觉得口感如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你们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