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的内容
各位学习伙伴,大家好。
有朋友向小编提出了需求,希望看到优秀的教案示例。小编当然要满足大家啦~
的确,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设计是试讲的关键环节。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试讲成功的重要基础。许多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对教学设计感到迷茫,不知从何下手,也不清楚教学设计应该包含哪些组成部分。
为帮助大家解决这个难题,小编将从今天开始,每天给大家分享一篇优秀的教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备考路上,小编一直都在,欢迎随时留言~笔芯!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正确掌握文章结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词,结合教师讲解和自主合作交流,理解文章结构,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通过学习本文,领悟北方农民、哨兵等人在抗战中的团结精神和向上拼搏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关键词,结合教师讲解和自主合作交流,在理解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感受象征手法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植物,并谈谈喜欢它的原因。
适当互动后,引入课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 通读课文,分享读后感。
2. 概括课文主要描述的对象。
(杨树;抗战中的北方人民和哨兵)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 朗读课文第 1-6 段,用一个词概括杨树的特点。
(不平凡)
2. 同桌合作,找出课文中描述杨树不平凡的地方。
(生长环境:单调;形态:力争上游)
3. 朗读课文第 7-9 段,总结北方农民、哨兵等人具有哪些特点。
(生命力强;质朴、坚强、力求上进)
4. 小组讨论,作者是如何从杨树引申到人的?
(象征手法)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白杨树和北方的农民、哨兵等人具有相似性,为什么此处不是比喻而是象征?比喻和象征有何区别?
(比喻:喻体通常比较具体,两者之间存在特征上的相似性;象征:通常用具体的事物象征抽象的品质,两者体现的品质或精神相似。)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总结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再次回想自己的喜爱植物,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 200-300 字的短文,下次上课分享。
五、板书设计
(参见下图)
六、教学反思
本文创作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茅盾先生以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为喻,表达了对北方抗战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结合创作背景,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的情感寄托。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南通中公教育(后台领取各个考试项目备考资料及模拟卷)
或收藏我们的网站:www.nantong.offcn
更多考试信息和备考指导等你哦!!!
文/南通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