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过程中,许多父母面临着这个让人困惑不解的问题:为什么好言好语对孩子无效,非得大声喝斥才听话?

原因剖析

1. 孩子注意力受限:

当孩子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时,很难一心二用,特别是当他们对某件事特别感兴趣时。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导致他们可能完全忽视或无法集中精力回应轻声细语。

例如,当孩子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动画片,母亲叫他去吃饭,他会充耳不闻。而大声吼叫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可以迅速吸引孩子对父母的注意力。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2. 恐惧驱动:

孩子对父母的吼叫会产生恐惧心理,促使他们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

曾目睹过这样一个场景,一个小男孩因为调皮把花瓶打破了。当父亲生气地吼他时,他吓得哭了起来,立即承认错误并开始清理碎片。

吼叫会营造一种恐惧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需要采取行动才能减轻这种恐惧感。

替代方法

事实上,不一定需要大声吼叫,孩子才会懂得好好听话。只要父母与孩子积极沟通,制定规则,积极激励,那么孩子也会听从。

1. 保持耐心和冷静:

无论孩子多么顽皮,父母都要尽可能保持耐心和冷静。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可以先深呼吸,让自己情绪平复下来,然后再与孩子沟通。

例如,当孩子发脾气扔东西时,父母不要立即吼他,而是等孩子情绪稳定后再与他复盘和讲道理。

父母可以优先处理情绪,然后再处理事情,耐心地与孩子沟通,效果会更显著。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2. 积极沟通,理解孩子:

与孩子有效沟通至关重要。父母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当孩子感到被理解和尊重时,他们会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教诲。

有一个母亲讲述了一个故事,周末她的儿子不想去上兴趣班。以往她可能会先吼一顿,然后强迫孩子去上。但这次,父亲在家,他并没有吼叫,而是坐下来与儿子聊天,询问他为何不想去上兴趣班。

儿子表示,他在兴趣班没有交到好朋友,感到很孤独,所以不想去。

父亲温和地说,没关系,他可以带着儿子一起去上兴趣班,并教他一些与人交际的秘诀,很快他就可以交到好朋友。然后,父子俩就一起出门了。

虽然不知道他们在路上聊了什么,但下午回到家后,儿子开心地跑到母亲身边,告诉她:“妈妈,我今天在兴趣班交到了两个好朋友,下课后我们还一起玩了。”

可见,当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并积极沟通时,孩子更愿意听从教导。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3. 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

父母需要为孩子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让他们知道哪些是允许的,哪些是不允许的。制定的规则要简单明了,易于孩子理解和遵守。

要让孩子明确违反规则的后果。例如,如果孩子喜欢看电视,可以规定他每天最多只能看半个小时,超过时间就会受到惩罚。

当孩子违规时,要坚定地执行惩罚,而不是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心软。这样,孩子才会明白界限所在,也知道违规的后果,下次就会自觉遵守。

4. 采用正面激励: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父母要及时表扬和鼓励。正面激励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不是只在孩子犯错时才批评和吼叫。

例如,当孩子自己整理好房间时,父母可以夸奖他,并给他小小的奖励。

《人性的弱点》也指出,如果将批评降到最低限度而着重强调表扬,人的善举会被巩固,不良行径因为未被关注会逐渐弱化。

5.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作为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有礼貌、有爱心,那么父母自己就要先做到这些。

例如,父母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孩子也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去做。

这样跟孩子说话最有效

孩子为什么会非得吼一顿才听话,这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吼叫虽然可以在短期内让孩子顺从,但从长远来看,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可以逐步放弃这种简单粗暴的育儿方式,转而采用更积极、更耐心、更有效的与孩子相处模式。

在育儿的道路上,父母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父母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儿方法。用爱和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