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内容
社会变迁与态度倾向性
引言
我国社会变迁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革,理解民众对这些变革的评价态度对于把握社会发展方向至关重要。本文聚焦于我国21世纪初社会转型中的热点问题,探究居民的总体态度倾向性变迁趋势及其形成机制。
态度倾向性变迁趋势
居民总体态度倾向性呈现出以下变化:
– 个人层面:生活幸福感和社会地位自我评价提升。
– 社会层面:对收入不均合理性的接纳度提高,但对机会不平等的感知也增强,体现出包容和矛盾并存的趋势。
– 规范层面:倾向于更加自由。
态度倾向性变迁机制
社会结构因素:
– 出生世代、受教育年限、户籍类型和职业地位对态度倾向性变迁起主要作用。
涓滴效应:
– 群体之间经济社会环境差距变化是推动态度倾向性变迁的主要机制。
– 涓滴效应前半程中,”富者愈富”主导了态度倾向性变迁。
– 老年人、农村人口和职业地位较低者的态度倾向性追赶了占优势群体,缩小了群体差异。
乐观与谨慎
虽然总体态度倾向性总体向好,但仍有差距:
– 自我地位评价、收入不均合理性、机会公平感和性与性别观念的变迁依然处于涓滴效应前半程,由城市人群和年轻人主导。
– 群体间的态度倾向性差异也在扩大,存在两极化的风险。
对策建议
要促进良好的态度倾向性,需要:
– 关注农村人口和老年人的态度变迁,缩小群体差异。
– 关注高等教育群体的态度和需求,减缓机会公平感下降。
– 避免社会群体两极分化,促进社会和谐。
作者:李路路 王元超(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与人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