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动计划

读书活动计划

指导思想

伟人高尔基曾语:“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本凝聚着人类宝贵的智慧财富,是通往未来的基石。新课标对学生的阅读要求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共鸣,积累丰富的素材,提升语感,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具备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尚情怀与趣味的熏陶下,塑造独特的个性,充实精神世界。课外阅读是9年义务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总阅读量应达400万字以上。阅读是人生的航标,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应成为个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理想的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与书为友,与大师对话。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开展读书活动是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可以扩充学生的阅读面,增强语言积累,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制定了读书活动计划,旨在让每一位学生与书相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活动目标

  1. 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升阅读能力,促进知识更新、思维拓展、综合素质提升。
  3. 营造书香校园氛围,形成浓厚的阅读风气,提升办学品质。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开发智慧,陶冶情操,厚实文化底蕴,提升综合实践能力。学生应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搜集所需信息和资料,每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50万字。

活动要求

  1. 充分宣传造势。利用微信、黑板报、手抄报、班会课等手段,广泛宣传“书香溢校园,好书怡我心”读书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各班利用壁报、墙报张贴宣传标语、名人名言、名人读书故事,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读书的益处。
  2. 推荐优质读物。各班根据读书活动的要求,结合实际,为学生推荐优质读物。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发动学生借阅、传阅、网上阅读,条件允许的家庭可自行购买,保障读书活动的顺利开展。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捐赠图书,并做好管理工作。
  3. 加强指导。教师应与学生共同阅读,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陶冶情操、享受成长、学习为人处世。这样才能在班级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4. 将读书活动融入教学之中。
  5. 组织多样化的读书活动。根据计划,开展读书笔记、摘录卡制作等活动,还可以开展主题班会或社会调查。各班可以灵活利用早读、阅读课或课余时间开展活动,如好书推介、课前3-5分钟名人名著导读、经典赏析、美文朗诵、心得交流、诗文朗诵、读书方法大比拼等。此类活动应长期坚持、制度化、特色化。
  6. 制定阅读计划。每位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并请老师和家长监督执行。完善班级图书角建设:在各班教室后方放置统一的图书柜,鼓励学生捐书。选出几名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入库、编号、登记、借出、整理等工作。
  7. 合理安排阅读时间,保证定时、定量完成阅读任务。平日里,学生平均每天阅读不少于1小时(学校课余时间自由阅读不少于半小时,家庭时间不少于半小时),引导学生妥善处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的关系。

活动内容安排

(一)校园读书月、班级读书会

  1. 设立“校园读书月”。学校每学期设立“校园读书月”,每个读书月设定明确的阅读主题。
  2. 重视“班级读书会”。学校组织各班每周或间周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组织学生展示汇报近期阅读成果。
  3. 开展多元读书活动。学校根据读书主题,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开展美文诵读比赛、读书演讲(讲故事)比赛、读书报告会、古诗擂台赛、读书笔记展评、读书手抄报展览等活动。

(二)师生共建书香校园

1. 教师读书
  1. 学期初,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
  2. 完善图书室、阅览室建设管理,让“沉淀”的图书流通起来,为教师借阅、读书提供开放港湾。
  3. 组建读书网络。要求教师定期赴阅览室阅读教育教学杂志,认真阅读、做笔记;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普及网络阅读,为教师提供开放“图书馆”。
  4. 每学期每位教师必读一本教育专著,同时认真做好教育理论读书笔记,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论坛活动。
2. 学生读书
  1. 营造阅读氛围。重视班级图书角建设(学生推荐优质读物供全班共读),班级图书管理员定期从学校图书室借出图书,存放于班级图书柜中供同学借阅。
  2. 大力推进课外阅读。学校出台《推荐中学生阅读书目》,要求每学年每位学生至少阅读10个成语故事、10个神话故事、10个寓言故事、10个童话故事、10个历史故事,撰写10篇读书笔记,指导读书落实到每位教师。
  3. 精心策划每月一次校读书交流会。主题要响亮,全员参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每月设立“图书交换日”,学生交换藏书,展示自我,分享读书乐趣,提升阅读兴趣。每学期全校开展“故事大王”评比活动,学期结束表彰“读书明星”。
  4. 注重收集整理读书成果。每学期开展一次书香校园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和社会展示学生的读书成果,促进书香校园活动持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