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简析】

保温杯作为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其保温原理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流失。常见的保温杯由陶瓷或不锈钢制成,设有真空层和密封盖子。保温杯采用多方面的热传递理论进行研究设计,以降低热量损失,达到保温效果。

本课活动的目标在于探究保温杯和保温瓶内胆背后的原理,揭示相关的热物理规律。活动内容聚焦于辨别常见材料的导热性能及其主要用途,加深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保温和散热技术的理解。本课共包含三个步骤:第一,比较不同杯型的散热速度。以大小和温度相同的热水分别注入不同材质的杯中,通过观察散热速度差异,让学生理解热良导体(金属)吸热和散热均较快,而热不良导体(塑料)吸热和散热均较慢。第二,测量比较各种保温方法的保温效果是本课的重点,旨在进一步运用热不良导体原理。学生根据前期学习和生活经验,结合对不同材料保温效果的观察比较,推断出制造保温杯应优先选择热良导体还是热不良导体,并进一步探讨热不良导体之间的优劣差别。第三,开展保藏冰块比赛。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已掌握最大限度利用热不良导体可增强保温杯保温效果。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设计制作一款保温杯,杯体包装厚度限制为3厘米。学生可选择小组合作或独立完成。通过保藏冰块比赛,评选出保温效果最优的保温杯。该项活动可由学生课外进行。

【学情分析】

本课是对本单元前六课所学内容的综合应用。活动内容旨在阐释和运用热良导体和热不良导体原理,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设计制作保温杯作为本单元的嵌入式评价内容,不仅考察学生知识应用和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也检验学生控制变量能力以及对实验数据整理分析水平。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热不良导体能减缓物体热量散失。

2.空气是一种热不良导体。

3.保温和散热技术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应用。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热传递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2.探究最优的保温方法。

3.尝试自主设计产品,并在研究后对其进行改进。

4.撰写科学小论文等,记录保温杯探究过程和结论。

科学态度目标

1.激发学生设计研究保温杯的兴趣,乐于不断尝试和创新。

2.重视他人探究成果,主动分享自身探究经验。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温制品,认识其带来的生活便利。

2.探讨技术内涵,包括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产品。

3.感受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基于热传递原理设计制作保温杯。

难点:探究最优的保温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不锈钢杯、陶瓷杯、塑料杯、热水、温度计、配套杯盖、泡沫塑料、毛巾、各种包杯材料、冰块、实验记录表、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保温瓶内胆。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3分钟)

冬季常饮热水以令肠胃舒畅。我们该如何让杯中的热水长时间保温,避免变冷?

(预设:用毛巾包住杯子,可减缓热量传递;盛放热水于木杯中不易变冷,因木材为热不良导体;盛放热水于保温杯中。)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亲自制作一款保温杯,研究将热水盛放在何种杯型中不易变冷,从而达到减缓物体热量传递的目的。(板书:制造保温杯)

【设计意图:针对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问,让学生在交流各自想法的过程中,意识到保温原理即尽可能减少热传递,为后续制作保温杯奠定基础。

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2分钟)

(一)活动一:比较不同杯型的散热速度

1.观察这三只杯子,分别由哪种材料制成?若在杯中倒入等量、等温热水,你们认为哪只杯子里热水的散热速度最慢?为什么?(预设:陶瓷杯热水散热最慢,因陶瓷导热性差。)

2.学生做出猜想并给出理由。

3.学生体验,交流汇报:用手触碰不同杯壁有什么不同感受?原因是什么?

4.总结:保温的本质是尽可能减少热量损失。热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陶瓷作为热不良导体,能够减缓热量散失,因此陶瓷杯中水温下降较慢。

(二)活动二:测试比较不同保温方法的效果

1.如何降低杯中热水散热速度?有哪些方法?你们认为哪种保温方法最优?

2.小组交流,教师板书。(预设五种方法:无盖、盖盖、外包毛巾、盖盖+外包毛巾、嵌入泡沫塑料)

3.实验中哪些因素需保持一致?如何开展实验?

(预设:倒入杯中的水量和温度、测量水温的时间、放入温度计的时间、温度计初始温度是否相同)

4.课件展示实验注意事项和实验记录表。

5.学生开展实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6.师生交流实验结果。

(1)讨论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温效果(组内不同材料比较)。

①展示实验记录表,观察数据,发现了什么?

②思考: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

③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组内不同材料杯子在相同时间内的降温实验比较,了解不同材料传热能力存在差异,进一步认识热良导体和热不良导体。

(2)讨论相同材料的保温效果(不同小组间相同材料比较)。

①展示实验记录表,观察数据,发现什么?

②思考:这些发现说明了什么?哪种保温方法最有效?

③生活中有哪些实际应用?

8.总结:盖盖比不盖盖保温效果更好,采用热不良导体——泡沫塑料包裹的保温方法效果最佳。

【设计意图:通过相同材料不同保温方法的比较,了解保温杯的保温原理,并对热良导体和热不良导体进行阐释和运用。

(三)活动三:制作保温杯

1.大家对保温方法已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这些方法来制作一款保温杯。

2.引导各小组讨论保温杯制作方法,要求杯体包裹物厚度不超过3厘米。制作完成后,在杯中存放冰块,测试并比较各组自制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分析优缺点,讨论改进方案。

3.小组讨论、交流保温杯制作方法,并交流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4.制作和测试:小组选择合适材料制作一款保温杯,并在杯中存放冰块,测试并比较各组保温杯的保温效果。

5.展示:观察比较各组保温杯的制作方法,分析自制保温杯的优缺点。

6.进一步思考,我们可以对保温杯进行哪些方面的改进?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经历设计——制作——测试——展示等一整套完整的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认识到保温只能减缓物体温度变化,而不能使其保持原有温度。】

三、拓展(预设5分钟)

1.教师展示保温瓶内胆以及课件图片。

2.学生了解保温

4.经过一段时间,一杯热水会逐渐冷却。以下关于热水冷却的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A.温度下降,热量减少

B.温度下降,热量保持不变

C.温度保持不变,热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