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
当下,为孩子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已变得愈发不易。真正通透的人,当如季羡林先生这般。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送上大师之作,定能为这个假期添上一抹别样的意义。
目录
– 人生
– 再谈人生
– 三论人生
– 季羡林留给孩子的人生启蒙书系列
– 作者简介
人生
在望九之年的我看来,回答人生这一问题并非难事。八十余载走过,日日面对人生,谈何不易?若稍加思索,疑问便油然而生:何为人生?恐怕众生皆不得其解。
古今哲学家对此多有纷争,人生意义、价值诸说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但他们究竟阐明了什么?恐连他们自身也越谈越糊涂,遑论启迪世人?
哲学之高深,令人敬仰。但在我等凡人看来,那高远的殿堂只能供神圣之物栖息。凡夫俗子如我,平淡度日之时,也会偶有对人生的思考。我以为,我们的人生全然被动。无人能在诞生前制定计划,亦无法主宰发展进程。仅佛祖释迦牟尼例外,他自天而降,降生人间度众生,我等皆为凡夫。
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被动异常。糊里糊涂而来,糊里糊涂成长,有时糊里糊涂离世,也有糊里糊涂耄耋之寿。
生的对立面是死,同样被动。
虽然被动、糊涂居多,但并不妨碍我们在其中有所作为。我建议诸位在燕窝鱼翅、糠咽菜、娱乐消遣之后,不妨扪心自问:你为何而活?难道只是为了放纵享乐或忍饥受寒?若能解答这些看似简单的疑问,头脑或可清醒一分,少一分糊涂。 (选自《人生》)
再谈人生
人生万千,瞬息万变,千言万语也难以述尽。故再谈人生。
此次重点探讨人性。
中国哲学史上,“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之争不绝于耳。争论数千年,仍无定论。
鲁迅先生曾言:“人的本性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与古语“食色,性也”堪称同出一辙。食乃维生之本,色乃繁衍之源。
我以为,此不仅是人的本性,亦是万物的本能。观大千世界,不论动植物,不外乎这三种本能。
试观植物,“桃李无言”,但求生存、繁衍。桃李等甜果者,结甜果之目的在于引诱生灵食之,而后将果核带往他处,落地生根,繁衍后代。
再观小草,虽身处逆境,仍以惊人的毅力突破重围,冲石而出。由细弱转强韧,终成参天大树,顽强实现其本能。
若放任动植物本性肆意发展,地球恐将不堪重负。失绝或濒危之物种不在此列。
为何至今无一物种,包括人类,能塞满地球?
老子有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造化之手是否存在?不得而知。但冥冥之中,似有某种力量,制衡动植物本性的过度发挥。
三论人生
上文侃侃而谈,仍有话未尽,故三论人生。
造化之于禽兽与人类似乎有所区别。对于求生本能,造化一面给予,一面制衡。如制造老鼠,又造猫克之。
对于人类,造化似另眼相看。赋予人类思想,又赋予良知。关于人类本性,我已有所论及。我不甚相信良知,但也不轻易反驳。古人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极少也。虽少,但存在。
我以为,人类在对待求生、温饱、发展的本能上有微妙之别。
猛兽饥饿之时,不问缘由,捕食他物,包括人。它们毫无恻隐之心,进食之时,亦无虚伪之说。而人类不同。有人能节制求生本能,展现一定程度的良知和恻隐。古往仁人志士,皆是如此。他们为何能为国捐躯,为他人牺牲?鲁迅所言“中国的脊梁”,即为此类人。孟子所言“浩然之气”,仅此等人才有之。禽兽绝无脊梁,更无浩然之气,这就是“几希”所在。
世人各异,有能做到,有不能做到。曹操之“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何其冷漠无情。
说到此处,涉及道德。我非学识渊博之士,无法确切定义道德。我认为,能克制己身本能,为国家、人民、他人着想者,即是有道德之人。能为他人考虑六成,为自己考虑四成,已为及格。为他人考虑越多,道德水准越高。“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者,绝无仅有。反之,只为自己考虑者,比比皆是。无奈这是事实,我也无能为力。

字号希逋,又字齐奘,乃山东聊城市临清之杰出硕儒,学贯中外。潜心治学,允为国际著名东方学巨擘,语言学泰斗,散文大家,国学泰斗,佛学尊宿,史学巨匠,教育先驱,社会之栋梁。

历任中科院哲学社科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所所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

点击此处,

参与《商学院》杂志新春伴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