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画粽子

幼儿园《端午节·画粽子》教案

活动目标

1. 能认识美工材料——粽叶、糯米、红枣,感知粽子的特点。

2. 掌握粘贴、撕贴等技能,大胆创作画面,感受、体验端午节浓郁的节日气氛。

活动准备

★端午节故事图片

★操作材料:粽叶、糯米、红枣、白纸、胶棒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了解粽子的来源。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是关于过节的,你们想听吗?

(2)老师利用图片向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让幼儿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端午节的习俗:包粽子

(1)老师:小朋友,端午节除了要赛龙舟,还有个习俗,就是包粽子,那你们知道包粽子需要什么食材吗?

(2)展示粽叶、糯米、红枣,组织幼儿观察、讨论,了解粽子的材料和特点。

3、示范引导,幼儿操作创作

(1)老师示范如何用粽叶包粽子,强调粽子的形状和材料。

(2)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利用提供的材料,进行粘贴、撕贴,创作粽子画。

(3)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幼儿操作,给予鼓励和适时指导。

4、展示分享,体验快乐

(1)幼儿作品展示,每位幼儿介绍自己的粽子画。

(2)老师表扬幼儿的创作,感受端午节的快乐气氛。

教学目标

1、了解端午节的起源和各地不同的风俗。

2、欣赏儿歌,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美。

3、尝试创作儿歌,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对端午节习俗有一定了解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端午节习俗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1、谈话交流,回想端午节的习俗。

提问:端午节将要到来,人们通常如何庆祝?你知道为什么要过端午节吗?

小结:每个节日都有各自独特的习俗和传说,这些习俗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并传承了传统活动,如端午节的包粽子、插艾蒿、佩香囊和赛龙舟。

2、结合教学课件欣赏儿歌,引导幼儿初步理解内容。

(1)引导幼儿交流对儿歌的理解。提问:儿歌中讲了什么?你的感受如何?

(2)根据幼儿的回答,展示相关的课件,引导他们理解儿歌内容。

3、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儿歌,感知语言的节奏和韵律美。

(1)教师再次朗读儿歌,引导幼儿加深理解。提问:刚才的儿歌里,你听到哪些音听起来相似?

小结:小朋友们很仔细,听出“阳(yang)”和“囊(nang)”相似。其实儿歌里还有其他相似之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朗读儿歌,重点发出以下音:阳(yang)、囊(nang)、妆(zhuang)、香(xiang)。

提问:为什么这些音听起来很像?

小结:为了让儿歌更动听,人们使用了押韵的方式,使最后一个音听起来相似。

(3)引导幼儿朗诵儿歌,感受节奏感。

提问:儿歌第一段的前两句有多少个字?最后一句有多少个字?第二段、第三段呢?这样朗诵起来感觉如何?

小结:这首儿歌每一段的第一、二句都是三个字,最后一句都是七个字。朗诵起来整齐有节奏,能带给人美感。

4、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体会其节奏感和韵律美。

5、启发幼儿想象力,尝试创作儿歌。

端午节还有什么活动?我们把这些活动编进儿歌中。鼓励幼儿使用儿歌的结构来创作活动内容,感受创作的乐趣。

附儿歌

端午节

端午节,艳阳照,家家门上插艾蒿。

挂彩线,戴香囊,孩子们高兴又欢笑。

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永远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