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听课感受,探索教学真谛
日前,我有幸参与了一所小学的数学课听评活动。在一天的亲身体验中,我形成了以下深刻的感悟:
留步,把握学习良机
令人遗憾的是,听课结束后,大多数老师匆忙离去,包括新入职的教师。只有授课学校的校长、领导和学科组长留了下来,与授课教师进行深入交流。这种现象引发了我的思考: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是应该留下来的。学校领导和学科组长的评课专业且直指问题,没有客套,非常值得倾听。年轻老师错过这一机会,就错失了一次学习进步的宝贵契机。
营造氛围,以人为本
我在教室书架上发现了一本《艺术的起源》,便在听课结束后拍照留存。这时,我偶然听到授课学校的校长对老师说:“您的课堂气氛有些冷,不够活跃。”授课老师回应道:“原本想用音乐调节一下氛围。”由此,我意识到,营造课堂氛围,人本身是最有效的因素。工具和媒介营造出的氛围与学生的感应存在距离,而人体传递的情绪和声音则能引起共鸣和亲切感。在这个意义上,教师自身便是构建课堂氛围的最原始力量。
观察细致,点评中肯
下午的集体评课研讨中,主持人指出在场有三位“观察员”。起初,我心存疑虑,认为听课者都可以称为“观察员”。随着观察员的发言,我发现她们分工明确,分别关注时间分配、教学过程和课堂练习等不同方面。她们对授课教师的评析细致入微,极具启发性。由此,我意识到,观察员的作用类似于讲课大赛评委,以不同视角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这个安排非常有助于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促进授课者成长。
私下交流,直达肺腑
在集体评课中,尽管主持人鼓励听课老师提出建议,但碍于情面,只有少数老师发表了意见。我认为,一种更有效的做法是,授课教师留下微信或 QQ 联系方式,便于听课老师私下提供反馈。私下的交流往往更真实、坦诚。授课教师汇集、整理这些建议,发现自身问题,加速成长。除了自我学习成长外,外界的监督和帮助也是促使其进步的重要动力。
组织协调,有序高效
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一些老师坐在过道上,导致进出教室不便。为此,学校校长多次提醒老师往里面坐。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评课研讨中。主持人的一再要求听课老师坐到前面,体现了组织的重要作用。人类社会是复杂的,组织可以引导和协调个人意志,确保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听课价值,不止于表
在听课活动中,价值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听讲记笔记。更重要的是反思和交流。通过反思,我们会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审视,发现不足,寻求改进。交流则提供了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经验的机会,拓宽我们的教学视野。听课的真正价值往往体现在课堂之外。
本文旨在分享我在听课活动中的所见所思,引发读者对教学实践的进一步思考。我相信,通过不断反思和交流,我们能够不断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受益。
作者:2022年4月22日午间
听课现场实景
![听课现场](https://www.huirenwang.com/1/5a5f75dc132733683f4452dd5864993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