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

课程内容

  • 四则运算
  • 物体观察(二)
  • 运算定律
  •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 三角形
  • 小数加法和减法
  • 图形运动
  •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 小数加法和减法
    •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 三角形
  • 难点:
    • 物体观察(二)
    • 图形运动
    • 三角形

教学目标

  1.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移动导致大小变化的规律,熟练小数加法和减法。
  2.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熟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增强计算能力。
  3. 认识三角形特征,根据其边角特征分类,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为 180°。
  4. 辨认物体或几何体不同视角下的形状图;在方格纸上补全轴对称图形;在方格纸上水平或垂直平移简单图形。
  5.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计算简单数据平均数(整数结果);认识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体会统计在现实中的作用。
  6. 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假设方法的有效性,感受数学魅力;形成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培养分析和推理能力。
  7.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8. 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兴趣,建立自信心。
  9. 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

班级共有 28 名学生。大部分学生基础薄弱,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中下层学生学习基础不牢固,计算能力较弱,分析问题不仔细,导致数学成绩较差。

对后进生的辅导措施:

  • 了解学生过去学习情况,因材施教,端正学习态度,多加鼓励,提高学习动力。
  • 利用课余时间查漏补缺,解疑释惑,发挥班干部带头作用,优生帮扶差生。
  •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督促学生学习。

对优生的培养措施:

  • 召开优生会议,了解思想状况,鼓励再接再厉,树立更高目标。
  • 针对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和拓展。在教学中,结合练习题中的思考性内容,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独立解决,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教学策略

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积极利用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成功学习的体验和相应的发展;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具体措施:

  • 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对数学的热爱和钻研精神,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
  • 从计算入手,扎实打好计算基础,做到细致、快速、正确。
  • 重视数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同时关爱学困生,让他们感受到尊重。
  • 明确教材中定义和概念,指导学生根据定理进行计算,做到准确灵活。
  • 认真进行单元检测,查漏补缺。
  • 制定好期末复习计划,指导学生进行全面有效的复习;重视概念教学,夯实基础;加强计算训练,熟练掌握技能技巧;抓好解决问题教学,提升思维训练;开展活动课教学,发展智力。
  •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中充满了探索性、挑战性的活动,如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
  •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应用题多读几遍后再解答。

课时安排

  1. 四则运算(6 课时)
  2. 物体观察(二)(2 课时)
  3. 运算定律(7 课时)
    • 加法运算定律(约 3 课时)
    • 乘法运算定律(约 3 课时)
  4.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5 课时)
    •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约 3 课时)
    • 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约 3 课时)
    • 小数点移动导致大小变化(约 3 课时)
    • 小数单位换算(约 2 课时)
    • 小数近似数(约 2 课时)
    • 整理和复习(约 2 课时)
  5. 三角形(6 课时)
    • 三角形(约 4 课时)
    • 图形拼组(约 2 课时)
  6. 小数加法和减法(6 课时)
  7. 图形运动(二)(4 课时)
  8.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4 课时)
    • 平均数(约 2 课时)
    • 条形统计图(约 2 课时):服饰条形统计图、营养午餐(约 1 课时)
  9. 数学广角———鸡兔同笼(2 课时)
  10. 总复习(4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