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返乡以来,黑坑的涉猎频率颇低,并非家鄉的野生鱼源丰富,而是水质清澈、鱼品优良,环境尚可,作为休闲娱乐已足够,故较少“送钱”于黑坑。上一年度,涉足黑坑的次数恐不超过十次,且均为撰写黑坑文章之用,毕竟理论结合实践乃必行之道。然今年,却频频光顾黑坑,其缘由有二:一则因塘主时常投放罕见鱼种,令我跃跃欲试;相较于周边收费塘,该黑坑的价格尚算公允,偶尔前往尚可承受(环境不错,水质亦过关)。

前日,老板群发通知,预告周四将投放600斤鸭嘴鱼,规格为3~6斤,钟点收费100元,报名提前者可获赠一条约5斤者。获悉此消息后,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如我所记,此鱼曾于两年前放养一次,颇想一试,奈何身处杭州,无法前往,此番机会侥幸不易错过,况且还能免费赠送一条,即使空军亦不亏。

交费、报名后,心绪渐平,然而发现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即该鱼的垂钓方式。线组搭配、饵料调制、垂钓思路皆无头绪,黑坑不同于野钓,若毫无准备,岂非与钱过不去?于是,我上网搜索求助,期待有人分享垂钓经验,然结果令人失望,网络信息零碎杂乱,价值有限,无奈之下,只能从该鱼的基本习性入手进行研究。

鸭嘴鱼习性概览

关于鸭嘴鱼的基本习性,只需请教搜索引擎便可一目了然,为方便各位,特将几个基本信息简单总结如下。

该鱼的学名为美国匙吻鲟,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属于大型淡水经济鱼类,据网传,其在地球上已生活了三亿年,与恐龙同期,属于珍稀鲟鱼类,我们垂钓的均为批量养殖而来。

匙吻鲟之所以俗称鸭嘴鱼(或鸭嘴鲟),乃因其吻部如汤匙般形状,与鸭嘴极为相似,但实际更扁更长,鸭嘴鱼的吻部可占到其身体的三分之二,乍一看,几乎与身体等长。我已拍取细节图片,观察可见,其吻部表面交错着纵横纹路,且两面俱全(类似鞋底纹路)。

鸭嘴鱼之“吻”

鸭嘴鱼为软骨鱼类,全身无鳞,背部呈青黑色,腹部洁白,侧身则由数种颜色相间而成,整体较淡,细看之下,其身躯还布有部分黑色花斑,尤以头部、鳃盖处为多。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该鱼嘴大,但“吻”部扁平而长,下颚则短且稍尖,此种结构势必增加垂钓难度。不难推测,该鱼在摄食时,极有可能在饵料进入嘴里之前,吻部就已经推开了线组,造成假信号。此鱼为滤食性鱼种,与我们熟悉的鳙鱼类似,平日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这里补充一点,鸭嘴鱼是所有鲟鱼中唯一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既然与鳙鱼同为滤食性鱼种,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放弃底钓,选择浮钓呢?且看后文分解。

鸭嘴鱼全貌

观其相貌,便知垂钓难度不低,极有可能锚鱼居多,且即便钓获,其嘴部巨大,钩子也应偏大,然而就在钓友们群内讨论钓法时,老板又加了一条规定,即鱼钩宽度不得超过1.4cm。1.4cm的钩子其实已经很大了,但说实话,我一开始也没打算锚鱼。

线组搭配和鱼钩大小主要根据鱼体大小确定,理论上,3~6斤的鱼,一二号线足以胜任,但如果锚鱼居多,那么中钩后的鱼的冲击力还是比较猛烈的,而且既然是锚钓,也不必考虑灵敏度。综合考虑之后,我的线组采用了4号主线、3号子线搭配4号的新关东,这个搭配十几斤的也没什么大问题。这里提一句,该塘竿长限制为5.4,本来考虑到新鱼习惯靠边,应当用短杆,原先我准备的是3.9,但考虑到大家可能用长竿,于是便换成了4.5。

散炮方面:既然是滤食性鱼,雾化好、味道重应该是需要的,我用的散炮是钓鲫鱼用的,纯谷物半袋+虾肉散炮一袋+虾肉风暴一袋,然后再取适当的浮水颗粒(用量为以上总量的三分之一)提前用水泡开,再掺入进去,最后在表面再撒上轻麸,这样雾化能好一些。

饵料方面:依然是用的鲫鱼饵料,大鲫终结者一袋+第五元素一袋+红虫风暴一袋+新四季一袋+可柔蛋白半袋+轻麸适量。

小药:其实如果单纯是靠锚,散炮和饵料如何搭配真的没有关系,只要雾化好、气味大,能把鱼诱过来就成,所以在小药的用量方面,我比平常都要多很多,味型的话,50%复合果香+20%甜蛋奶+20%药酒+10%少量果酸(目前这个季节的话果酸没啥用,加不加差不多,主要还是要加一些高甜、大香类的、比较冲的添加剂)。

钓场七点半开门,我七点左右到,发现已经有七八辆车在门口排队了,这个黑坑是允许手抛窝的,所以一开门大家就迅速进入抢位并打下大量窝子。鱼塘是长方形,我选择的位置偏向角落,大约在西北角吧,而前一天放鱼的位置是在东南角,也就是我的位置是距离放鱼位置最远的。原因是,我觉得鱼在进入一个陌生水域时会比较慌张,容易往浅水、安静的地方跑,而我坐的位置不但安静,而且属于全坑最浅的区域。(其实放鱼的那个位置我根本也抢不到,一开门早已有一群人占掉了)

开竿后,大家都是噼里啪啦的手抛窝,全场作钓大约二三十人,保守估计不打窝的不超过5个,我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觉得,既然这种鱼是滤食性鱼类,那么手抛窝的意义就不大了,除非你能够持续不断地抛,否则远不如打散炮,能够让窝点有持续不断地烟雾产生。我的散炮比重轻,同时又加入大量的麸和浮水颗粒,所以入水后基本就开始散了。拉饵加散炮,打了没几杆,我的浮漂就出现了信号,打了几杆没抓住,后面倒是刺中了,但没有刺稳,被它逃脱。

全坑上的第一条鸭嘴鱼

初次上岸后,一种踏实感油然而生,但抽竿的速度并未放缓。约两小时后,钓点了人数已大幅减少。从垂钓角度来看,钓此种鱼趣味不大,纯属靠手劲,全凭在鱼身边“hook”。如果非要谈战术,那便是开篇所言:强烈雾化、刺激性气味,提升鱼儿靠近窝点几率。

第一尾鱼上钩后,约半小时左右,我又收获一尾,本以为仍是鸭嘴鱼,哪知出水一看,竟是一条白鲢,而且同样是“hook”中。这让我有些失望。采用4+3配4号新关东的线组钓这种三斤多的白鲢,犹如游戏,不到两回合便将其降伏。

两条鱼上岸后,浮漂再无动静,或许是气温回升,鱼儿浮起得愈发厉害。我尝试调整钓法至悬浮,仍是一无所获。

全坑二三十名钓手,总共只收获了10余条鱼(据老板说,无一人钓得两条以上),出鱼位置主要集中于四个角落。按照理论,应当钓角且钓长。但事实证明,这种选位方法也并非一定有效,这也正是“钓鱼需要变通,不能教条”所体现的。

白鲢

第一次钓此种鱼,经验心得有限,只钓得一条实属侥幸。但在选位和钓法上,我认为还算合理。若再次作钓,我会选择在气温上升前,继续采用钓底或钓离底的策略。待气温升高后,则会改为钓浮或浅浮。若要偷驴,则会使用5.4的长竿,钓深水或增氧泵附近。此乃个人的想法和见解,欢迎各位钓友踊跃评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作者简介】:小飞,一个90后钓鱼爱好者,用文字记录垂钓的美好,将所得心得留给需要的人。欢迎渔友们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