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文理解步骤

1. 题目解读

老师首先介绍题目中三个名词并列的形式,指出典型的要素。通过学生讨论题目的含义,提问:如何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冬日暖阳下的所见所感?(在冬日的暖阳下,童年作者看到骆驼队走来的情景。)

2. 结构分析

提醒学生留意课文结构,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 文章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什么?(骆驼队:4 件趣事)
  • 从对骆驼的观察描写中,体现作者的特点是什么?(童年:天真、好奇、爱美、善良)
  • 时隔多年后,作者在回忆时展现怎样的情感和感受?试着找一个代表她感受的事物。(冬阳:遥远、淡然、温暖)

3. 阅读方式

引导学生带入情境,以语音语调辅助把握情感。强调学生以课文为依据,发言完整表意,有理有据,加强说话能力训练。

二、细节品析

1. 语言描写

分析句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质疑三个“那样”的使用是否重复单调,并理解其为儿童语言的特点,强调新鲜感和强调度。

2. 人物形象

  • 比较爸爸和妈妈的形象,分析他们的不同之处。(知与无知、耐心与没耐心、民主与训斥)
  • 质疑“夏天他们到哪里去”一问的突兀性,讨论人物形象的对比和衬托作用。

3. 情感表现

理解“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的情感寄托,认识写作对生命延存的意义。

三、学生质疑

1. 句式分析

探讨“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这一句式的语法构成和要点,理解“得”表示能力和现实表现的差异,以及句式整齐与节奏舒缓的效果。

2. 傻事辨析

讨论“傻事”的含义,理解其包含的天真和成长与无奈的复杂性。

四、反思

1. 题目把握

建议课后安排让学生自拟同形式题目,加深对题目特点的理解。

2. 语言分析

强调语言分析在理解课文语言特点中的重要性,但以学生能力为出发点,做到深入浅出。

3. 含糊表达

阐述汉语表达的含糊性,分析“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的两种理解,并提出作者意图和读者最终裁决的问题。

4. 创作挑战

讨论作者作为作品上帝的影响和限制,分析“上帝视野”与人物视野的矛盾。强调作品的解读需要读者积极参与,作品中形象的真实性和作者意见的充分表达是创作的永恒挑战。

5. 林海音的处理

以“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为例,分析林海音作为作者的局限和高明之处,指出典型的矛盾性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