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恍若隔世。“去年此日门前红,桃花映面人相容。

今日故人音已杳,桃花依旧笑春风。”

“物是人非无处寻,欲诉衷肠泪先淋”。

这番感慨常萦我心,挥之不去。每当踏上昔日与女儿同行之路,目睹曾与她同赏之景,此情此景便涌上心头。

老家晒坝前,稻田、远山、小径,一切如故。眼前浮现女儿幼时与表弟嬉戏追逐的身影,蛙声阵阵,笑声满堂,就连那争强好胜的孩童气都历历在目。外公外婆慈爱的面庞,映衬着孙辈们的欢乐笑闹。公园那块巨石上的篆书“清风”依旧沉默,诉说着当年年幼的女儿求教“清风”二字,在一声嘲笑后又改口“清几虫”的稚嫩。一切场景如同昨日般鲜活。

旧居依旧,角角落落里都能觅见女儿的影子。在舞蹈毯上起舞弄影,手捧《我的少女时代》求我拍照,依偎在沙发上观看电视,在厨房里笨手笨脚地煎蛋炒肉丝。

路过学校门口,脑海中浮现她和同学欢声笑语结伴提着饭盒的样子。那时她的笑容虽不似幼时明朗,但也透着几分活力。

类似的回忆涌来,让我不禁追悔莫及:“那时的时光该有多么美好,我的女儿也健康无忧。如果我早日醒悟,在量变酿成质变前积极干预,一切是否会截然不同?”

我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脆弱,抑郁之苦已不容小觑,若后果更严重,我还能承受吗?

我为自己设定了两个坚定不移的准则:维系亲子关系的和谐,保障孩子情绪的稳定。我绝不允许孩子被逼离、逼疯、逼死。

尽管存在着把孩子养废的风险,但比起更可怕的后果,我心甘情愿。如今,女儿与我分离已近三周,和朋友在省城租房,休养生息。她准备打工,并非离家出走,而是带着我的爱与关切,为了探索更好的出路。临行前,她站在我面前,泣不成声。车站告别时,我们泪流满面。思念之情虽苦涩,但也带着爱的甜蜜,这份痛苦中似乎也有疗愈的力量。

女儿来电,诉说对我的思念。我问她:“此刻的心,是快乐的吗?是幸福的吗?是轻松的吗?充满希望的吗?你是向往自由和友谊,渴望未知的未来,追求在挑战中的机遇,期盼在改变中重生的,那就去吧。”

我也告诉她,妈妈支持她远行,也随时欢迎她回家。即便消耗房租、保证金,也不用在意。只要遵循自己的内心即可。

我告诉女儿,我也非常思念她,但我会每天想着她,为她诵读祈祷文,快乐而充实地生活。她也要快乐!

人世无常,何必经历万般沧桑?既已如此,我带着我的女儿撤离战场,远离独木桥,另辟蹊径,探索适合她的道路。我的余生,一定要为热爱而活。

什么是热爱?无需催促、报酬,不惧艰辛、寒暑、得失,心无旁骛,乐在其中。就如我此刻的执笔写文。

我始终保持着初心,努力活出自我,展现真实的自己,用热爱拯救自己摇摇欲坠的人生。我希望以身作则,告诉女儿,人生并非没有光明与希望,不必机械地生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追求热爱,可以鲜活地活着,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过出美好的人生。

是的,我虽然只是一位患有心理疾病孩子的母亲,所知甚少。但我深信,无条件地爱孩子,唤醒她的生命能量与内驱力,帮助她找到热爱,这便是最后的救赎。

“芸芸众生,日复一日的奔波劳碌,也不过是为了几两碎银。可偏偏这碎银几两,又能解世间种种困顿。”

父辈忍耐、坚持的路,孩子们已经不齿一顾。他们选择躺平、摆烂,甚至决然地结束生命。

“不自由,毋宁死。”“不是自己的人生,何必坚持?”不愁衣食,起点高于终点的孩子们,崇尚精神富足,物质贫乏。他们已是千百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一代新新人类,而我们的思想却停留在父辈的年代,从未更新换代。思想之隔,也许正是孩子们痛苦、绝望的根源之一吧。

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那就是“以爱唤醒爱,以生命引领生命”。

以上仅反映我目前的认知水平,作为一名抑郁症孩子的母亲,我深知自己与孩子的复学之路仍充满未知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