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祸兮福所倚

政策虽然平淡,人民却朴实;政策虽然严密,人民却有缺陷。祸患蕴藏着福祉,福祉中隐藏着祸患。谁能洞悉其极端?其中并无定论。正义有时变得奇特,善良也会变得有害。人们对此深陷迷茫已久。圣人行事温和而不刻薄,谦逊而不苛求,正直而不放肆,明亮而不炫耀。

1、表面理解

政策虽平淡,人民却朴实;

治国需以民为本,政策应简约为上,使人民保持朴实、真诚。

平淡:简朴,不张扬。

朴实:朴素,诚实。

政策虽严密,人民却有缺陷。

采取严格政策治理国家,却使人民普遍存在缺陷。

严密:周详,严格。

缺陷:不足之处。

祸患蕴福祉,福祉藏祸患。

祸患中蕴含着福祉的因素,福祉中也隐匿着祸患的因素。

蕴藏:含有,寄托。

藏:隐藏,潜伏。

谁能洞悉其极端?

事物的极端有谁能了解?其中并无绝对之理。

其中并无定论。正义有时变奇特,善良也会为害。

事物并无固定规律,正义有时会变得古怪,善良也可能转为祸害。

人们对此深陷迷茫已久。

对于这种正反转化的规律,人们早已茫然无知。

圣人行事温和而不刻薄,谦逊而不苛求,正直而不放肆,明亮而不炫耀。

智者行事如方而不伤人,谦虚而不刻薄,正直而不张狂,光明而不张扬。

刻薄:苛刻,严厉。

放肆:放纵,肆意。

2、通俗理解

治理国家应以民众为重,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让人民自然而然地生活。不要采取过于严苛的法规,打破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政策越简单越好,人民生活在安稳无忧的环境中,就会变得朴实、真诚。

不要使法律过于繁琐,让人民无法理解,导致他们经常触犯法律而不自知。这样做会破坏他们正常的生活秩序,迫使他们寻求法律漏洞,从而产生投机取巧和诡诈,人们朴实的品性从此消失。

“祸”中可能蕴含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可能隐藏着“祸”的因素。这就是今天所说的“辩证法”。

事物的极端是否存在着一个界限?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答案。正面可以变为反面,好事也可能变为坏事。对于这种正反转化的规律,人们早已茫然不知。

智者的行为应该像方形有棱角而不伤人,谦逊而不苛刻,正直而不放纵,光明而不张扬。

3、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察则无徒

老子说:“政策虽然平淡,人民却朴实;政策虽然严密,人民却有缺陷。”如果将此言放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即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徒”即同类或伙伴

三日后,庄子身穿儒服登堂拜见太子。太子便带他去晋见赵文王。文王佩剑出鞘,寒光森然。庄子气定神闲,见大王不拜。大王道:“太子荐贤,却不知先生意欲传授寡人何道?”庄子道:“臣闻大王好剑,故特以剑术拜见大王。”王说:“您的剑术有何特长?”庄子说:“臣之利剑锋利无比,臣之剑技天下无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文王听了,大为欣赏,赞道:“天下无敌矣!”道:“夫善舞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大王给机会,让我得以一试。”文王道:“先生且休息几天,在馆舍待命,等我安排好后,再请先生献技比剑。”

于是,赵文王以比剑选择高手,连赛七天,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位佼佼者。便让他们持剑恭候于殿下,请庄子来一决雌雄。庄子欣然前来,赵文王下令:“此六人都是高手,望您大显身手,一试锋芒。”庄子答道:“盼望好久了!”

赵文王问:“不知先生要持什么样的剑?长短何如?”庄子答:“臣持什么剑都可以。不过臣有三剑,专为大王所用。请允许我先言后试。”大王点头,道:“愿闻三剑究竟何样?”庄子道:“此三剑分别是: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大王好奇相问:“天子之剑何样?”庄子道:“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国、泰山为愕,以晋、卫两国为背,以周、宋两国为首,以韩、魏两国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挥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维。此剑一出,匡正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谓天子剑也。”

文王听后,茫然若失。又问:“诸侯之剑何如?”庄子道:“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为锋,以清廉之士为愕,以贤良之士为背,以忠圣之士为首,以豪杰之士为把。此剑直之亦不见前,举之亦不见上,按之亦不见下,挥之亦不见旁。上效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效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动,四海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此乃诸侯剑也。”文王听了,频频点头。

文王接着问:“庶人之剑又如何?”庄子道:“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浓眉长须者所持也。他们衣服前长后短,双目怒光闪闪,出语粗俗不堪,相击于大王之前,上斩脖颈,下刺肝肺。此庶人之比剑,无异于斗鸡,─旦不慎,命丧黄泉,于国事无补。今大王坐天子之位却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深感遗憾!”

赵文王听了,马上起身牵庄子双手上殿。命厨师杀鸡宰羊,好酒好菜款待庄子。赵文王绕桌三圈。庄子见了,道:“大王且请安坐定气,臣剑事已奏完毕了。”文王坐下,沉思良久。

赵文王自听庄子畅论三剑后,三月未出宫门。自此戒绝好剑之痛,一心治理国家。那些剑士自觉再无出头之日,个个心怀忧惧,不久都纷纷逃散或自杀了。

点评

老子说:“是以圣人方而不割,谦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就好像是在说庄子。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宓子贱掣肘

鲁国人宓子贱是孔子的学生。他曾有一段在鲁国朝廷做官的经历。后来,鲁君派他去治理一个名叫单父的地方。他受命时心里很不平静。宓子贱担心:到地方上做官,离国君甚远,更容易遭到自己政治上的宿敌和官场小人的诽谤。假如鲁君听信了谗言,自己的政治抱负岂不是会落空?他在临行时想好了一个计策。宓子贱向鲁君要了两名副官,以备日后施用计谋之用。

宓子贱风尘仆仆地刚到单父不久,该地的大小官吏都前往拜见。宓子贱叫两个副官拿记事簿把参拜官员的名字登记下来,这两人遵命而行。当两个副官提笔书写来者姓名的时候,宓子贱却在一旁不断地用手去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儿,使两人写的字一塌糊涂,不成样子。等前来贺拜的人已经云集殿堂,宓子贱突然举起副官写得乱糟糟的名册,当众把他们狠狠地鄙薄、训斥了一顿。宓子贱故意滋事的做法使满堂官员感到莫名其妙、啼笑皆非。两个副官受了冤屈、侮辱,心里非常恼怒。事后,他们向宓子贱递交了辞呈。宓子贱不仅没有挽留他们,而且火上加油地说:“你们写不好字还不算大事,这次你们回去,一路上可要当心,如果你们走起路来也像写字一样不成体统,那就会出更大的乱子!”

两个副官回去以后,满腹怨恨地向鲁君汇报了宓子贱在亶父的所为。他们以为鲁君听了这些话会向宓子贱发难,从而可以解一解自己心头的积怨。然而这两人没有料想到鲁君竟然负疚地叹息道:“这件事既不是你们的错,也不能怪罪宓子贱。他是故意做给我看的。过去他在朝廷为官的时候,经常发表一些有益于国家的政见。可是我左右的近臣往往设置人为的障碍,以阻挠其政治主张的实现。你们在单父写字时,宓子贱有意掣肘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隐喻。他在提醒我今后执政时要警惕那些专权乱谏的臣属,不要因轻信他们而把国家的大事办糟了。若不是你们及时回来禀报,恐怕今后我还会犯更多类似的错误。”

鲁君说罢,立即派其亲信去单父。这个钦差大臣见了宓子贱以后,说道:“鲁君让我转告你,从今以后,亶父再不归他管辖。这里全权交给你。凡是有益于亶父发展的事,你可以自主决断。你每隔5 年向鲁君通报一次就行了。”

宓子贱很赞赏鲁君的开明许诺。在没有强权干扰的条件下,他在亶父实践了多年梦寐以求的政治抱负。

点评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宓子贱用一个自编自演、一识即破的“拙劣”闹剧,让鲁君意识到了奸诈隐蔽的言行对志士仁人报国之志的危害。从而告诫人们,区分廉洁和腐败,扶正匡邪,不仅需要有一大批像宓子贱那样忠心耿耿的人,更需要有一个头脑清醒、品德正派的国君。

宓子贱来单父上任前,先拜访了孔子,孔子告诉他:“不要因别人的意见与己相反而拒绝,随便拒绝就要出现蔽闻塞听,也不要轻率许人,轻率许了容易丧失操守。”又到渔者阳昼那里请教:“你有送我的话吗?”阳昼稍思道:“有两点钓鱼的体会,送给你吧,见到钓饵就咬的是阳鲛,这种鱼肉薄味淡;见到鱼饵,像看到又像没看到,想吃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