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有一首广为流传的《讽古》诗:“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这首诗中隐藏着一个小故事,据《史记·屈贾列传》记载:“…..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倾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此处司马迁所指的贾生就是贾谊,他在汉文帝时期以一位博学的青年之资被征召入朝,出任“博士”之职。由于贾谊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尤其涉及“该官制”,触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汉文帝过于信任贾谊,使得朝中重臣,如周勃、灌婴、冯敬等人颇为嫉妒,便纷纷在文帝面前诋毁他。汉文帝遂疏远了贾谊,将其任命为长沙王的“太傅”。

  一年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的汉文帝刚举行国家祭祀,接受了神的福佑,坐在未央宫的前殿正室。汉文帝因感于鬼神的事情,便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便趁机周详地阐述了会有鬼神存在的种种原因。到了半夜时分,汉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就在座席上凑到了贾谊身边。听完之后,汉文帝感慨道:“我好长时间未见贾谊了,自以为学识上能够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及他。”没过多久,汉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非常受到汉文帝的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由此可见,汉文帝和贾谊只是对“形而上学”“纯学术性质”的祭祀理论感兴趣,而贾谊所谈也绝非徐福之流的“方士”装神弄鬼的“玄幻”言论,李商隐抨击汉文帝只打听鬼神之事,却不问苍生百姓,并不公允。但这首诗问世以来,影响颇大,每当说起不务正业的帝王,人们总是引此作批评讽刺,使得真实的历史被忽视。其实,汉文帝对“方士”的迷信蛊惑颇有鉴别力,远比“文韬武略”、“威仪天下”的汉武帝表现得理性。文帝时,赵人新垣平以为望到“五彩神气”,劝文帝立谓阳五帝庙等,文帝识破欺诈,立即诛杀了新垣平。

  说到“方士”,在秦汉时期,确实非常流行。它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战国末期以来的阴阳五行家。“阴阳”是古代中国表示对立相反的两个概念。而“五行”则是古人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世间各种事物的起源。后来二者合流,便成为“阴阳五行”。自从殷周时期出现,阴阳五行学说就一直在中国哲学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影响。到了战国末期,阴阳家邹衍提出了“五德转移”说,认为历史朝代是按照水、火、金、木、土五种东西的德,也就是属性,相生相克的原理周而复始地循环变化着,每一个朝代都受一个“德”的支配,认为从黄帝开始便是以土德胜,夏朝则是木德胜等等。他认为“五德转移”是命运所定,故而王朝的兴衰交替和社会历史的发展都逃不离这个窠臼。这种穿凿附会的说法为封建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提供了一种理论的根据。但这套理论到了“方士”手中,被无限夸大,彻底变成神秘的概念,走上迷信玄幻的道路,最终发展出长生不老神仙之说。

  “方士”的名称源于这些人懂得神奇的方术或者收藏着许多药方。秦汉的燕赵之地,曾经是“方士”的主要产生地。秦朝著名的“方士”徐福,却并不是“燕赵之地”人氏,他是琅琊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胶南地区。他为了迎合秦始皇求长生不老之药的想法,上书声称:“海中有三神仙,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秦始皇一听说可以长生不老,非常高兴,当即拨巨款,让徐福征调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神仙。徐福入海几年,一直没有找到长生不死的“仙药”,他担心受到秦始皇的谴责,就欺骗说,蓬莱神药虽然可以得到,但是常常被大鲛鱼兴风作浪所阻碍,因而始终到达不了。要求皇帝派遣能够射箭的武士跟他一起出海,见到大鲛鱼便用弓箭除掉。秦始皇信以为真,还真的命令人帮助徐福制服大鲛鱼。即使如此,“不死神药”还是没能找到,而徐福,则更是不知所踪。

  到了汉武帝时期,“方士“李少君极能吹牛。他经常自称有长生不老的方术。汉武帝听了他的引诱,开始喜欢祭神求仙。他封禅泰山,多次更改年号,大多与“方士”迷信有关。《后汉书》记载:汉自武帝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