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课“汹、涌”等生字,理解“汹涌澎湃、心惊肉跳、倾听、探望、忐忑不安、自作自受、湿淋淋”等词语。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渔民的悲惨生活,能对人物进行评价,感受穷人的高尚品质。

2.过程与方法

(1)结合写作背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通过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心灵,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体会穷人夫妇的心灵之美。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掌握桑娜内心的矛盾,体会桑娜的善良,感受渔民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教学难点】

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展开想象,续编《穷人》。

【教学准备】

学生:查阅列夫·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师:1.制作教学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2.海风、海浪、钟声的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融合背景,激趣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拥有舒适的住房、丰盛的食物和关爱亲朋的时候,可曾想到在遥远而贫困的地方,生活着一群艰难求生的穷人?今天,我们走进俄罗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穷人》的世界,去感受他们的悲惨生活和崇高的精神。(板书:穷人)

2.激发预测:看到“穷人”这个课题,你认为文章主要会围绕哪些方面展开叙述?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问题?

3.互动探究: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课文,探寻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全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认真的读三遍课文:

第一遍,轻读慢读,读准每个字,认清每一个词语。

第二遍,快速默读,找出课文中依次出现的几个主要人物。

第三遍,用心默读,在脑海里呈现课文描述的场景,梳理作者主要描写的事件。

2.反馈初读成果:

(1)出示重点生字,重点纠正音读。

(2)指名部分学生,分段朗读全文。

(朗读完毕,同组评议,教师点评,再选择难句适度指导。)

(3)抓住“穷人”“场景”,概括课文要点。

①课文中依次出现的穷人有:桑娜、西蒙、渔夫。

(板书:桑娜、西蒙、渔夫)

②作者重点刻画的穷人是桑娜。

③作者重点描述的场景有:

场景一:桑娜等待打鱼的丈夫归来。

场景二:桑娜探望邻居西蒙,抱养了她的两个孩子。

场景三:渔夫知道了西蒙的不幸,主动提出收养她的孩子。

④启发:作者着力描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桑娜夫妇收养寡妇西蒙的孩子。)

⑤依据三个场景,板书“中心词”:

A.补破帆,望夫归。B.探西蒙,抱遗孤。C.诉真情,得支持。

三、细读片段,感受悲惨

1.联系生活,引出体验: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穷人生活究竟有多么悲惨呢?让我们走进他描写的第一个场景,看看桑娜一家的生活日常。

2.自主阅读:找出体现“穷”的语句,体会感受。

3.小组交流:分享体现“穷”的语句,说出理由。

4.全班展示:(可以打破课文原有的顺序,言之成理即可。)

发表读书感想,同时插入朗读指导:

(1)从“桑娜坐在火炉边补一张破帆”可以看出穷。如果不穷的话,他们肯定不会修补破帆,而是会换新的。

(2)从“这间渔家的小屋”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穷。如果不穷的话,他们怎么会用一间小屋充当客厅、厨房和卧室呢?也不会一家七口挤在一间小屋里。

(3)从“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可以看出穷。要知道,渔夫这一清早出去打鱼,直到深夜还没有回来,冒着生命危险辛勤劳作,这都是因为贫穷所迫。

(4)从桑娜的丈夫“冒着寒冷和风暴出海打鱼”可以看出穷。茫茫大海中,风浪不断,小船在风浪中起起伏伏,时刻面临着危险。如果不是为了生计所迫,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捕鱼呢?

(5)从桑娜“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可以看出穷。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地捕鱼,妻子在家也要操持家务、照顾五个孩子,他们夫妻俩都起早贪黑地劳作,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孩子们没有鞋子穿,无论春夏秋冬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6)从这一段话整体来看,这个七口之家挤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他们所有的财产就是这间屋子、一条小船、一张破帆以及一些简陋的生活用品。为了生存,丈夫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出海捕鱼,妻子承担着所有的家务和照顾孩子们的重任。他们如此辛勤地劳作,却仍然过着贫穷的生活,这反映出当时沙俄时代贫民们的生活有多么艰难。

5.引导深究:正因为生活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渔夫,不得不日夜出海劳作;作为家庭主妇,桑娜则每天都在牵肠挂肚地盼望丈夫平安归来。让我们再次细细地读一读这个场景,看看桑娜是如何焦急地等待丈夫回来的,哪些场景让她内心焦灼。

发表读书感悟,穿插朗读指导:

(1)桑娜焦急万分的表露:“他现在在哪儿?老天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

(2)桑娜焦急万分的原因:寒风呼啸、海浪汹涌澎湃、黑夜寒冷、迟迟不见丈夫等。

(先说出具体词语,再加以理解,最后联想情境,体会桑娜的心情,读出感情。)一、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出生于俄罗斯一个贵族家庭,以其作品中对人性和战争主题的深刻洞察而闻名。作为一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托尔斯泰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二、小说背景
这部小说设定于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农村,讲述了一群贫苦农民的生活和斗争。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条件的严酷和农民的困苦处境。
三、梗概
西蒙是一个贫穷的寡妇,她在丈夫死后独自抚养两个幼小的孩子。
在一个暴风雪肆虐的夜晚,西蒙不堪重负不幸病逝。
桑娜,西蒙的好邻居,发现了西蒙的尸体和孤儿们。怀着怜悯之心,她将两个孩子带回了自己的家中。
桑娜的丈夫,一个善良的渔夫,得知这一消息后也同意收养孩子。
小说展示了穷人之间的团结和相互关照,以及他们面对逆境时的坚韧精神。
四、主题
贫困和苦难的普遍性
人性中的善意和同情
团结和互助的力量
五、人物
西蒙:一个坚强而不幸的寡妇,在丈夫死后独自抚养着两个孩子。
桑娜:西蒙的邻居,一个善良而富有同情心的女人,她将西蒙的孩子带回了自己家中。
渔夫:桑娜的丈夫,一个勤劳而富有爱心的男人,他同意收养西蒙的孩子。
六、艺术手法
现实主义的描写:小说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绘了贫苦农民的生活和环境。
人物塑造:托尔斯泰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刻画了他们的性格和内心世界。
象征手法:暴风雪象征着农民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而桑娜的家则代表着希望和庇护。
七、影响
《穷人》是俄罗斯文学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还揭示了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两面。小说中的主题继续在现代社会中引起共鸣,并启发了众多艺术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