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回顾我们曾经读过的课文。

1987年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封面

相信很多80后对于小学语文课本的记忆,是从上面这张封面开始的。80年代的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一、二册不论从课文编排还是封面彩图上来说,都刻意地迎合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换。一年级上学期开学正值秋季,于是便有了这一幅封面。当年,懵懂中的周同学伴随着这张封面,学到了记忆中关于秋天最美的一首散文诗之一。

1987年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秋天》

天气凉了。树上的黄叶一片片飘落。

大群大雁成群飞往南方,时而排成个人字,时而排成一字。

啊!秋天到来了。

短短43个字,写尽了秋天的动态之美和静态之美,用词生动,动静结合。关键是语言非常浅显易懂,即使一年级的孩子也能理解。这篇文章唯一的问题,可能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雁”字有点儿难写了。

这篇文章在80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名叫《秋天》,就是我们今天的关注点。一直以来,我都很想弄清楚它的作者是谁。但遗憾的是,直到现在它的作者还是个谜。根据手头的版本可知,这篇文章最早出现在1955年秋试用的初级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上。有意思的是,最初的它,并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

大雁(1955年版)

秋天来了,天气凉了。

大群大雁飞往南方,时而排成个人字,时而排成一字。

这篇叫《大雁》的文章,只有31个字。无论是从配图还是句意,这都仅仅是一篇描写秋天大雁南飞的小文,和我们熟悉的意境完全不同。这个版本一直用到了1963年版初小语文第一册,也就是说在196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解散以前,全国统编的小学语文课本里只有这篇31个字的《大雁》。

1958年版

1963年版

从1966年到1978年,全国没有统编的小学语文教材,加上当时课本里充斥着口号性的内容,这篇《大雁》在语文课本上消失了十多年。1978年,人教在编写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的时候,虽然恢复了部分经典篇目,但因为当时社会环境还未彻底摆脱过去十年的影响,所以并未收录这篇文章。直到1982年,人教开始编写全日制五年制、六年制教材的时候,这篇文章改头换面重返小学课本语文第一册。

<img data-image_ids=”[]” data-story_id=”0″ image_type=”1″ img_height=”1872″ img_width=”240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bb2493bbbd354bedace7485518f5ed30~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

1992年版人教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秋天》

天气转寒,叶泛黄,一片片从树上落。

苍穹湛蓝又高远,一群大雁南飞去,时而人字时而一字。

啊!秋天驾到。

从《秋天》到《秋天驾到》,从43个字到55个字,简洁的“天空那么蓝,那么高”,描绘出秋日的云淡风轻、秋高气爽。篇幅的拓展使文章层次分明:自下而上,由“地”及“天”;而另一个明显变化是“秋天来了”改成了“秋天驾到”,或许是为了押韵的缘故,也许是为了迎合课文内容,但修辞的变化并未改变文章的意蕴。

2016年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秋天》

自2001年起,教材编写权逐步放开,各地出版社开始编撰自身版本,其中较为知名的有:人教部编版、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大版。在这些自编教材中,《秋天》或《秋天来了》多以选修内容或备用篇目出现,但文章的篇幅却在不断延伸……

教科版小学语文第一册中的《秋来丰收》

秋来丰收,天气转寒。树叶泛黄,一片片从树上落。

苍穹湛蓝又高远,一群大雁南飞去,时而人字时而一字。

田野里,棉花白了,高粱红了,稻子黄了,丰收的季节到了。

1952年版初小语文第一册《秋天》

31字,43字,55字……,从《大雁》到《秋来丰收》,你记忆中的“秋天”,是哪一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