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

含义:个人(或家庭)个人消费金额的总占比中,消费在食品上的总支出额所占据的比重。

作用:衡量国民经济富裕程度或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

场景:发达国家中,每个国民用于食品购买占其个人平均支出的比例相对较低,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这个比例相对较高,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个比例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恩格尔系数根据恩格尔定律制定。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恩格尔对不同收入的比利时家庭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收入的变化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总结出规律性的原理,命名为恩格尔定律。

其主要内容指出,家庭或个人的收入越低,用于购买必需品(主要是食品)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越不发达,每个国民的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品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恩格尔系数则由食品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终确定。恩格尔系数达到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各国现状

联合国

按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仅美国恩格尔系数低于20%,为16%;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一般在20-30%之间,属于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

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属于小康。

中国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68%,城镇家庭约为59%,平均超过60%,表明中国当时属于贫困国家,温饱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当时中国有超过两亿四千八百万人没有解决温饱。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

到2003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已降至46%,城镇居民家庭约为37%,加权平均约为40%,表明中国已达到小康状态。

回顾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311元,恩格尔系数为57.5%;农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6元,恩格尔系数为67.7%。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显示,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已降至29.39%,这是中国恩格尔系数首次跌破30%,标志着由“3字头”时代迈入“2字头”时代。

2018年,恩格尔系数再创历史新低。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仅为28.4%,比上年下降了0.9个百分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或发达国家一般将恩格尔系数控制在30%以下,目前我国恩格尔系数也已达到了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