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4.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5.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重点

1.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读通课文。

2.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1.感受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受神话故事的魅力。

2.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讲故事。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的生字词较少,而且识记起来较为容易。要求会写的生字有5个,在识字教学中,注意提示生字的写法,如“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

2.阅读理解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古文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可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等方式,让学生能读通句子,并借助注释,初步了解文意。

3.学会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意思。学会用“这个故事讲的是……”这样的句式进行表达。

【学前准备】

1.课前预习

(1)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认读、理解生字。

(2)借助拼音读课文,把课文读熟。

(3)查阅资料书或上网搜集有关《山海经》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帝、曰”等5个生字,读准“少”这个多音字。

2.读顺句子,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请看一下这幅图(课件出示精卫鸟的图片),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你们想知道这只鸟儿的故事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认识一下吧。

课件出示:

(板书:精卫填海)

2.课件出示《山海经》的相关信息,并与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

课件出示: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传说的大汇编。全书现存18篇,保存了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还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大部头地理著作,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其中有关矿物的记录,更是世界上这一类文献中最古老的类似记录。

设计意图:

用生动的图片、动画片及其他相关资料引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神话故事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1)学生初读课文,自主认读生字词。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自主识记,并与同桌交流这些生字书写上的易错点。教师相机点拨。

课件出示:

帝 曰 溺 返 衔

预设:“帝”,中间的部分是“冖”,不是“宀”;“曰”和“日”相仿,但是“曰”要扁而宽。写的时候要注意看清字形。

学生当堂识记生字。同桌互相听写,互相纠错。

2.读通课文。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断句,并把握节奏感。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顺,在读顺句子的基础上读通文章。

(3)教师指导朗读难读的句子,教学生正确断句并让学生多读几遍,直至熟练。

课件出示:

炎帝之/少女

溺/而不返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4)指名读,看谁读得通顺。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5)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设计意图:

四年级的学生读古文,有些难度。可通过老师的范

1.上节课,我们细读了课文。现在,请两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看看谁读得更好。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及时反馈指导。

2.上节课,我们朗读并记住了课文。这一节课,让我们来探究这篇简短的古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开门见山,明确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二、借助注释,深入了解故事内容

1.请同学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课件出示注释:

炎帝:上古帝王,传说中华夏民族的始祖。

溺水:淹死或快要淹死。

衔:用嘴叼着。

堙:填塞。

学生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

教师引导:在疏通文意时,要注意特殊句式。

课件出示:

女娃游于东海。

以堙于东海。

老师指导:在疏通文意时,这样的句式会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理解。这是因为这些句子的顺序和日常使用的句子顺序不一样。“女娃游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女娃于东海游”;“以堙于东海”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于东海堙”。把语序调整过来后,疏通文意就简单多了。

2.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同学概括课文大意,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或补充。

课文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到东海游玩,不幸溺水而亡,化为精卫鸟,常常衔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东海。

设计意图:

在理解重难点句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疏通文意,为下个环节体会精卫的精神打下基础。

三、体会精卫的精神

1.我们疏通了文意,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

学生再读课文,讲故事。每个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讲故事,老师及时评价。

2.炎帝的小女儿化为精卫鸟后,做了一件什么事?从这件事中,可以体现出她的什么精神?

学生回答,教师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课件出示: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老师引导:“常”是“经常”的意思,“西山之木石”意为“西山的树枝和石头”,“堙”是“填塞”的意思。通过这些词语、短语,我们可以了解到怎样的信息?

学生读句子,理解意思,并交流前面提出的问题。

预设:精卫经常衔着西山的木石填海。

从中可以看出精卫锲而不舍、不服输的精神。

(板书:锲而不舍、不服输)

3.从《精卫填海》中学到了什么道理?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和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并做汇报。

预设:人们通常用精卫填海故事来形容那些不畏艰难,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借锲而不舍的毅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设计意图: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解析重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疏通文意,使学生能够复述故事梗概,把握精卫的形象,理解精卫的精神,从而受到启发。

四、布置作业

1.把《精卫填海》的故事讲给家长听。

2.搜集自己喜欢的其他神话故事,记下来,讲给同学或家长听。

设计意图:

给家长讲神话故事,除了能够巩固课上学到的内容,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时刻为学生提供方法指导,让他们尝试自己学习、自己发现、自己体悟。具体表现如下:

一、激发兴趣。

基于中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我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传统文化,营造和谐、富有趣味的学习氛围,如采用图片激发兴趣,播放动画片引入等,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融入本篇课文的学习。这样一来,不仅改变了学习古文的枯燥现状,调动了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积极性,还让他们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注重阅读。

古典神话文本的阅读难度较大,我借鉴学习古诗歌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古文。首先扫清字词障碍,让学生读顺句子、读通文章,再采用以读代讲的手法,逐步引导学生感悟,使古文的学习化难为易。这样做既提升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深入感悟。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详细讲解重难点语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精卫的形象,深入理解精卫填海的精神,并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畅谈启发和感悟。

私信“福利”,获取《精卫填海》电子版教案。

老师福利:

最新!部编版1-6年级语文备课:教案、说课、习题、音视频配套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