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八月,剥甜美可口大枣;

十月硕果累累,稻香馥郁扑鼻来。

以此酿造醇香春酒,

祝愿大家福寿安康。

古谚云“七月十五红枣圈,八月十五打枣杆”。冬枣作为鲜食枣中的翘楚,堪称维生素C之冠,也是中秋时节的必备水果。

但问题来了,冬枣名字里带“冬”,不是应该在冬季才成熟吗?为何秋季就已硕果累累?

虽然冬枣带“冬”,实则是指果树生育期长于120天的晚熟品种。

与其他枣类相比,冬枣成熟较晚,北方的9、10月才会迎来丰收,有些特晚熟品种甚至延迟至10月下旬,因此被称为冬枣,并非真正的冬天才能采收。

“枣栗饴蜜以甘之”——《礼记》

我国自古就有种植枣树的历史,被誉为“五果”之一,民间更是尊其为“百果之王”,视作重要的粮食作物。

考古发现表明,枣在我国已有8000余年历史。远在西周时期,人们便开始用红枣酿造红枣酒,作为尊贵的贡品在宴会中款待宾客。

小农翻阅史籍,找到了关于“枣”的诸多记载:

《魏风》中有“园有棘,其实之食。”

《小雅》中有“营营青蝇,止于棘。”

《秦风》中有“交交黄鸟,止于棘。”棘,指的就是枣树。

《韩非子》中记载了秦国饥荒时用枣栗救民的故事。民间一直视枣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来源。

《神农本草经》记载了枣的药用价值:“大枣,味甘平。主心腹邪气,安神养脾助十二经……和百药。”大枣具有补脾益气,解毒等功效。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秦游说六国时,向燕文侯进言“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实于民,此所谓天府也。”由此可知,枣在当时燕国的北部地区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甚至成为治国安邦的考量依据之一。

可见,枣不仅仅是一种果腹之物,它还兼具药用价值和经济意义,在历史上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民间还有许多关于枣的传说,小农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个与枣名称相关的有趣故事:

传说,中秋佳节,黄帝率领随从野外游历,被一只麋鹿领入深山迷失了方向。筋疲力尽之际,一只小鸟朝他们啼叫着引路,穿过山丘之后,他们看到了一片果实累累的枣树林。

果香弥散,令人食指大动。众人采摘尝尝,酸甜可口,十分解渴。于是他们请黄帝赐名,黄帝沉思片刻,说:“这果子又脆又甜,好生不易得,就取名为‘找’吧!”

后来,仓颉造字时,深感枣树有刺的特点,便用刺的偏旁叠起来创造了“枣”字。

鲜枣维生素含量更为丰富,但由于其季节性,无法常年享用。而红枣,则是四季可得的养生佳品。

红枣并非品种的名称,而是指各种成熟了的鲜枣经过干制去除水分后,统称为红枣。市场上常见的红枣,主要是灰枣、骏枣、金丝小枣等品种的干制品。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720″ img_width=”1080″ mime_type=”image/webp”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3bc4f0103924d40ba2ce3a0b8ac9825~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489550&x-signature=wVQxndd0sHk

尽管红枣号称拥有丰富的铁元素,但人体吸收利用率极低,若想依靠红枣补血,摄入量恐需惊人。

若不节制食用红枣,毫无疑问会促进体重的上升,因为其主要成分为糖。过量摄入糖分,身体负担可想而知。

“红枣补铁”的说法与“核桃补脑”类似,均是基于其外在形态的猜测,而非实质补铁作用。虽红枣美味可口,仍需适量食用。

挑选品质优良的红枣,以下几个小窍门供您参考:

触感——捏之干燥不黏手且富有弹性的枣较佳。

形状——优质红枣果型饱满圆润,大小均匀,皮薄,皱纹细浅。

果肉——掰开枣肉,肉色淡黄的枣品质较优。

口感——甜度宜人、肉质细嫩、核小者为上品。

正常红枣通常呈现暗红色,过于鲜艳光亮的红枣可能经过熏制处理。新鲜干枣的枣柄较为牢固,而储存时间较长或水分流失较多的干枣,枣柄容易脱落。

关注小农,与小农共同品味蔬果的美味,探究人文历史,在植物王国中寻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