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杜牧

远上高山,石径曲斜。

白云冉冉,可见人家。

驻足停车,赏枫林晚照。

晚霜叶红,胜过春花娇。

小时候学过的这首诗,如今重读,依然感觉新意盎然。

让我们先来看第一句:“远上高山,石径曲斜。”这句诗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描述远眺高山,曲折蜿蜒的石径从山下深入山林。古人山水画中常见巨石、悬崖,在缝隙之间点染层层石阶,弯曲盘桓于山间。“远上高山,石径曲斜”既有山石路之景,也让人联想到山中有人的气息。

第二层意思则表明诗人在登上高山后,正踏上斜斜的石径,深入山林。短短一句诗,既写远望高山,也写登山入山的亲身体验。

那么,诗人要深入的到底是山中的哪个去处呢?第二句“白云冉冉,可见人家”揭晓了谜底。在高山之上,云雾缭绕,村落隐现。诗人借用白云作为媒介,虚实结合,营造出山林中生机勃勃的意境。

第三句“驻足停车,赏枫林晚照”描述诗人被山间美景所吸引,不禁停车驻足。深秋时节,山中的枫叶火红似锦,与夕阳西下的晚霞交相辉映。这种景象让人联想到春天的花开,于是诗人在第四句写道:“晚霜叶红,胜过春花娇”。他认为深秋的枫叶之红,比早春二月的花朵更能带来希望和朝气。

这首诗的深层含义在于,诗人虽然身处深秋时节,但并不感到萧条,反而认为秋天比春天更有勃勃生机。这种思想与中唐诗人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观点异曲同工。

杜牧以其健朗、俊爽的诗风,颠覆了传统咏秋诗的悲凉情调,为读者带来一份积极向上的希望。这与他本人出身高贵、仕途坎坷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杜牧作为京兆杜氏的后人,自幼天资聪颖,曾两次赴科场,先后考中进士。尽管仕途坎坷,但杜牧始终心怀报国之情,且具有创新精神。他在兵学和文学领域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能在自己的作品中跳出窠臼,别出心裁,为读者带来眼前一亮的感受。

杜牧的文采非同凡响,绝非仅因“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名篇而为人所知。早在他求学太学期间,便显露了才华横溢之质。

时值进士科考试临近,时任洛阳考官崔艳因与杜牧之师、太学博士吴武陵交好,遂邀请其一行前去拜会。吴武陵识得杜牧文才斐然,便趁此机会将所作《阿房宫赋》诵读与崔艳听闻。

崔艳倾听后大为赞叹,意欲将状元封与杜牧。吴武陵得知崔艳另有人选,便请求至少授予第五名。崔艳遂言及杜牧生活作风有所瑕疵,但吴武陵仍旧坚持,最终促使杜牧以第五名之次及第。

此故事看似走后门,然实则体现了唐代进士科考试通行的“公荐”“通榜”“行卷”“温卷”之风。吴武陵向崔艳推举杜牧为公荐;在张榜前为其引荐为通榜;杜牧将其诗作呈报主考官获其青睐为行卷;在主考官首次拒绝后仍再次呈送为温卷。虽表明唐代科举制度尚有完善之处,但此举客观上促进了文学创作之新兴。

由此可见,杜牧之才华早已被世人所认可。文采非止于名篇问世,而是执笔未名之时便已初露锋芒。在评价诗作时,知人论诗至关重要。结合作者的经历、品格方能真正领悟诗中意蕴之深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