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述:
李平,某空军工厂首席技师,荣获航空装备修理系统技术能手称号。多年从事航空发动机修理工作,先后获得陕西劳动竞赛标兵、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劳动竞赛先进个人、杨凌示范区优秀高技能人才等荣誉。
父子匠心,薪火相传
子承父业在航空装备修理行业并不罕见,但父子皆为顶级钳工者少之又少。上世纪80年代,李平的父亲就荣膺特二级钳工证,厂内寥寥无几。从小在父亲影响下成长,爱动手又爱动脑的李平对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
高中毕业后,李平毅然选择踏入父亲工作的工厂。他知道,父亲一生的心愿便是希望他继承家业,成为一名杰出的国之工匠。
锐意进取,不负重托
厂里老师傅们最初并不看好这位“读书人”。面对质疑,李平暗下决心,要干出一番成就给他们看看。当时修理飞机发动机被视为高难度挑战,鲜有人敢于挑战。李平却一头扎进修理车间,常常一待就是一整天。满身油污的李平走出车间时,老师傅们无不投以赞许的目光。
李平不仅勤恳,而且聪明。到厂之前,他整理了父亲多年积累的工作笔记,随身携带。工作中,他将老师傅教授的要点一一记下。一次发动机拆装比武,李平报名参赛。比赛场上,他操作流畅自如,一气呵成,看得老父亲频频点头。年底,李平代表工厂参加陕西省国防科技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青出于蓝,巧夺天工
一台发动机有200多片新型叶片需要测量。这项工作即便是李平的父亲这样的能工巧匠,也需3天时间。李平意识到,超越父亲的机会到了。
提高测量效率的关键在于制作固定模板。但叶片与金属材料直接接触不可行,模板制作难度很大。一次,家里曲面相片架启发了李平。他尝试用有机玻璃制作3D模板。经过多次实验,他发现加热有机玻璃有利于其固定。在高温定型时又遇到了新难题。李平自制专用夹具,将定型部分固定在废弃叶片上,经过反复试验,3D测量模板终于研制成功。
这项发明将测量工期从3天缩短至2.5小时。“老李,这次儿子超过你了。”听到同事的赞美,李平的父亲欣慰不已。
薪火相传,匠心永续
时光流逝,转眼间李平从“小李”成为“老李”。30余年来,李平制作改进的工装工具已达70余项,至今仍沿用在工厂发动机修理工艺中。这些不起眼的小创新,承载着李平的智慧和工匠精神。
“我希望培养更多年轻工匠,将工匠精神代代相传。”摩挲着父亲退休前赠与的纪念章,李平坚定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