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中国民众印象深刻的家禽,绝大多数人都会脱口而出:鸡。

考古学研究表明,我国饲养鸡的历史已超过八千多年。

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鸡,距今约五千年前。

在古代封建社会,鸡拥有崇高的地位,被民众尊称为“阳鸟”,是光明与黑暗的交替者。特别是鸡能为人类带来光明,驱散邪恶黑暗,因此引发了古人对鸡的尊崇与崇拜,并诞生了“闻鸡起舞”、“金鸡独立”、“鸡犬不宁”等成语词汇。

现代养鸡场的鸡群

接下来,跟随笔者的脚步,一同探秘中国传统民俗中的鸡文化。

金鸡报晓

古人很早就将鸡与太阳联系在一起,殷商王朝的甲骨文中“日”字描绘的是一个圆圈(太阳),圆圈的下方是一只鸟(鸡),其含义显而易见,即:鸡鸣日出。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将鸡、猪、牛、羊、马、狗列为六畜,六畜的排序如下:

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

初三为羊日;初四为猪日;

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

初七为人日。

鸡被安排于初一,与鸡鸣日出有着直接的关系。鸡在古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还体现在祭祀天地时,除了“三牲”之外,鸡也可以敬献给神灵。

唐代十二辰陶鸡俑

后来,儒家学者们总结出鸡的“五德”;

头顶红冠,文雅;

脚踩斗距,武勇;

见敌善斗,勇敢;

遇食能让,仁慈;

按时报辰,守信。

这显然是对鸡进一步人格化,赋予其君子的美德。

世上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是一个哲学问题。中国古人对此的解释是,鸡本是天上的神鸡,因犯错被玉帝贬下凡间,于是带着妻女定居在河南信阳的鸡公山,生儿育女繁衍开来,公鸡司晨,母鸡下蛋,从此人间便有了鸡。

河南信阳鸡公山美景

古书中记载,鸡一叫,妖魔鬼怪就会逃走。民间关于鸡能驱邪祛祟的说法,最早源于汉代的一篇故事:

相传,东海之滨的桃都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树,树上有一只天鸡,树下住着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他们手持苇索,专门捕捉深夜外出扰民的恶鬼。桃树上的天鸡五更啼叫,天下雄鸡跟着打鸣,人间恶鬼皆消失得无影无踪。

晋代的古书《拾遗记》中也有一则关于神鸡的古代传说,称其为“重明鸟”。大意是说:

上古时代,尧还是君主的时候,祗之国献了一只巨鸟,其状如鸡,双眼炯炯有神,利爪能搏击猛兽,于是妖魔鬼怪皆不能作乱,百姓敬畏膜拜。后来重明鸟飞上天了,一去不复返,百姓们担心妖魔鬼怪再来祸害人间,就把重明鸟的形象画在门上,或雕刻在木板上,此后就演变成保家护宅的“门神”,风行全国。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957″ img_

生肖鸡的文化习俗

远古至今,鸡文化渗透到人们生活各个方面,从婚丧嫁娶到日常琐事,可谓无所不在。

1.鸡与婚礼

中原地区的婚礼习俗中,男方迎亲时会送女方一对鸡,寓意夫妻和谐。豫西地区,如果生第一个孩子是男孩,女婿要怀抱一只公鸡到岳父家报喜。

2.鸡与除邪

河南和山西等地,清明节期间家家户户张贴《鸡王镇宅图》,以避邪祟。

春节期间,山东南部妇女们会用碎布缝制一种名为“迎春鸡”的小饰物,给孩子佩戴在身上,祈求辟邪迎吉。

3.鸡与招魂

在民间葬礼上,鸡承担着招魂的重要作用。出殡时,人们会将公鸡放在棺材上,借用鸡的辟邪特质,指引死者顺利抵达阴间。这种鸡称之为“引魂鸡”。一些少数民族也会在葬礼中使用公鸡,但他们的目的是驱邪,仪式结束后,公鸡通常会被宰杀。

4.鸡与义结金兰

古代义结金兰,结拜仪式上会杀公鸡取血,滴入酒中共饮“鸡血酒”,取鸡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励肝胆相照,共度风雨。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场景。

5.鸡与占卜

因鸡具有灵性,其身体各部分也衍生出占卜之意。例如,鸡头、鸡骨、鸡舌、鸡肝、鸡蛋等都可以用于占卜吉凶。如占卜结果显示为凶兆,人们会改变日程,以免触怒神明。这种占卜习俗源于汉代。

6.鸡毛信

古代驿站传递特急信件时,常在信件上插上三根鸡毛,称为“鸡毛信”。这种信件具有加特急性质,驿站会不分昼夜快马加鞭地将信件送到目的地。如果你出生在八零年代,儿时一定读过《鸡毛信》的故事。

连环画《鸡毛信》封面。

一只啼鸣的公鸡
这也是一种迷信,因为有时候公鸡感觉不舒服会啼叫几声,这并不奇怪。
3.不出售鸡蛋 佤族人不愿意向外人出售鸡蛋。一方面,他们保留鸡蛋用于自己的驱鬼仪式,他们认为这是禁忌,担心出售后会带来不幸。 一群佤族人在庆祝节日
参考资料: 《中国风俗大观》 《民间禁忌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