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7%,同比上升5 . 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6%。经过持续的努力,2021年1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4.7%,较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PM2.5浓度也显著下降至54微克/立方米,降幅为15.6%。

PM2.5治理效果十分显著,蓝天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也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晒出自己的“靓照”。PM2.5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蓝天白云的天气愈发常见,各地纷纷展示自己亮眼的环保成绩单。

PM2.5一般指细颗粒物。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PM2.5。PM2.5是细颗粒物,也称PM2.5、细粒、细颗粒,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简称,指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

PM其实是颗粒物的意思,是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的简称,2.5表示的是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PM是颗粒物,即空气中的固体或液态微粒物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PM的含量为2.5微克。

例如PM2.5为0.042mg/m³,就表明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0.042毫克。如果PM2.5的值为0.042毫克/立方米,则每立方米空气中PM2.5的含量为0.042毫克。

PM2.5是对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或液滴的总称,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是指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即能深入肺部,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尽管PM2.5在大气成分中含量较少,但它对空气品质和能见度有显著的影响。

细颗粒物的标准最早是由美国在1997年提出的,主要是为了更有效地监测随着工业化日益发达而出现的、在旧标准中被忽略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1997年,美国率先制定PM2.5标准,旨在有效监测工业化快速发展后出现但旧标准未能顾及的对人体有害的细小颗粒物。

细颗粒物指数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测控空气污染程度的指数。PM2.5指数是重要的空气污染衡量指标。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PM2.5颗粒细小,包含大量有毒物质,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传播距离远,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远超其他颗粒物。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监测作为一项新指标。

我国相关文件规定的PM2.5标准值,为24小时平均浓度小于75微克/立方米。我国相关规定将PM2.5的24小时平均浓度标准设定为低于75微克/立方米。

在我国24小时PM2.5平均值标准值为:优:0-35μg/m³;良:35-70μg/m³;轻度污染:70-115μg/m³;中度污染:115-150μg/m³;重度污染:150-250μg/m³;严重污染:大于250μg/m³及以上。中国24小时PM2.5平均值等级划分如下:优:0-35μg/m³;良:35-70μg/m³;轻度污染:70-115μg/m³;中度污染:115-150μg/m³;重度污染:150-250μg/m³;严重污染:≥250μg/m³。

以上这些数值只是我国的标准,若与PM2.5国际标准相比,有一定的出入,仅仅达到世卫组织设定的最宽标准。上述数值仅为我国标准,与国际PM2.5标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仅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设定的最宽容标准。

对于PM2.5的监测,国际上公认的靠谱的PM2.5检测方法是三种:“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和微量振荡天平法”。国际上认可的三种可靠的PM2.5监测方法如下:

1、重量法

将PM2.5直接截留到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这就是重量法。重量法通过将PM2.5截留在滤膜上并用天平称重来测定其含量。

值得一提的是,滤膜并不能把所有的PM2.5都收集到,一些极细小的颗粒还是能穿过滤膜。滤膜无法捕捉到所有PM2.5,一些极其细小的颗粒能够穿过滤膜。

只要滤膜对于0.3微米以上的颗粒有大于99%的截留效率,就算是合格的。对0.3微米以上的颗粒,合格的滤膜应具有99%以上的截留率。

损失部分极细小的颗粒物对结果影响并不大,因为那部分颗粒对PM2.5的重量贡献很小。极细小颗粒的损失对结果影响较小,因为它们对PM2.5重量的贡献很低。

重量法是最直接、最可靠的方法,是验证其它方法是否准确的标杆。重量法最为直接和可靠,是检验其他方法准确性的基准。

然而重量法需人工称重,程序繁琐费时,自动化程度低,不适合进行远距离监测。如果要实现实时自动监测,就需要用到另外两种方法。重量法的缺点在于需要人工称重,过程繁琐耗时,自动化程度低,不适合于远距离监测。而其他两种方法则可以满足实时自动监测的需求。

2、β射线吸收法

将PM2.5收集到滤纸上,然后照射一束beta射线,射线穿过滤纸和颗粒物时由于被散射而衰减,衰减的程度和PM2.5的重量成正比。根据射线的衰减就可以计算出PM2.5的重量。β射线吸收法通过将PM2.5收集在滤纸上,然后用β射线照射测量射线衰减程度来测定PM2.5重量,衰减程度与PM2.5重量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