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近期,江苏省内各市县区陆续进入“两会”时间。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座苏南经济强市发布了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社会关注。

“苏南四小龙”过去一年取得了怎样的成绩?对于未来,这些超级强市制定了哪些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它们应该如何引领全国发展?

昆山、江阴稳步增长,张家港突破3000亿元

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长期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列。2020年,四地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4276.76亿元、4113.75亿元、2686.60亿元、2365.43亿元,经济增速均超过3%。

在四地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021年经济工作成绩依旧亮眼。

2021年,昆山全市预计地区生产总值4700亿元,比上年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6.5亿元、增长9%,规上工业产值迈上1万亿元新台阶增长12%,进出口总额冲过千亿美元大关、增长21%;

2021年,江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3.94亿元;

2021年,张家港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跃上3000亿元台阶;

2021年,常熟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迈上2700亿元台阶、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成功跨越200亿元大关、达230.8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5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00亿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昆山经济总量在向5000亿元冲击,规上工业总产值、进出口总额分别冲过万亿元和千亿美元大关,实现了两个历史性突破。

江阴虽暂未透露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具体数据,但在上一年两市仅相差163.01亿元的情况下,2021年江阴经济增速为7.5%左右,高于昆山的7%。

值得关注的是,张家港2021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跃上3000亿元台阶,成为继昆山和江阴之后,全国第三个官方宣布GDP突破3000亿元的县级市。

四地经济增长呈现怎样的特点?

“‘苏南四小龙’历经多年发展,在县域经济发展上取得飞跃式的进步。”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苏州研究中心研究员、苏州石湖智库研究员胡艺告诉现代快报长江策,四地经济增长模式相似,均以各自占优势的制造业为发展基础,毗邻上海,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融入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获得经济资源与市场,从而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面向未来,四城聚焦科技创新

四地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五年与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现代快报长江策发现,在众多工作任务中,各地都把创新摆在了首位。

在未来五年发展工作上,昆山提出了建设“四个之城”:打造动能强劲的开放创新之城、共同富裕的幸福活力之城、生态绿色的美丽宜居之城、崇德向善的文明和谐之城。其中,首位的是“打造动能强劲的开放创新之城”。

江阴则计划在今后五年全面推进“南征北战、东西互搏”,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花园城市。实现这一目标,江阴提出全市需牢牢把握“六个方面”:牢牢把握产业强市首要战略、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改革开放强大动力、城乡融合发展方向、绿色发展鲜明导向、人民至上根本立场。

2022年恰是江阴撤县建市35周年,江阴已设定了今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80亿元。2022年重点做好七个方面工作的首要任务依然是科技创新,着力打造科创江阴品牌。

跃上3000亿元台阶,张家港提出在今后五年将全力打造“六个城市”:创新转型的实力之城、包容并蓄的活力之城、一体融合的协调之城、文明善治的典范之城、美丽和谐的宜居之城、共建共享的幸福之城。

常熟提出未来五年加速绘就“六美集大美”精彩画卷,在现代化新征程中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为此,常熟首要任务是围绕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建设,以产创融合为路径,发展更具动能、更具韧性的经济。

常熟明确2022年全市经济总量力争迈上3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力争2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700亿元。

对于未来发展,胡艺建议道,未来“苏南四小龙”应继续秉承服务型政府特色,提供符合市场发展的优质政策,继续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激发科技创新的动力与活力,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利用“苏南四小龙”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推动产业与服务深度融合,数字赋能,创新赋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发展服务化、智能化、绿色化。优质政策、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应成为助力“苏南四小龙”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引擎。

专家建议:以科技和产业创新引领区域现代化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这四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动力强劲,经济工作成绩依旧抢眼,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区域经济逆势增长的典范。”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宇玮说。

对于当前四地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杜宇玮表示赞同。他认为,“苏南四小龙”未来应把创新放在区域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充分发挥科技和产业创新引领带动作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链供应链,为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从具体思路及举措看,杜宇玮建议四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实施有效的创新政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牢固树立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思路,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和提升企业创新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专利商标认定、标准化和质量监督管理、企业并购等立法,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使企业主动进行研发创新投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主导开展基础性、前沿性的技术研发和制定技术标准,使之成为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二是以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江苏科教资源优势和苏南的产业创新优势,鼓励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通过设立专门机构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实施专项事业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以及构建激励相容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推进产学研创新联合攻关和共同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促进行业协会、产业联盟与企业之间加强对接与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联动发展。

三是以搭建创新平台载体集聚全球创新要素。不仅要立足苏南对外开放基础优势和资源禀赋,依托各地高新区,因地制宜构建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和研发创新合作平台,积极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同时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和协同发展,协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链集群;而且还要“走出去”,通过共建国际科技合作载体或建设高水平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