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俗称芝麻剑鱼,曾是广西餐桌常客,如今受保护限制买卖食用,垂钓请放生

鲶鱼在我国分布广泛,素有“鱼中上品”的美誉,尤其在北方地区,流传着“鲶鱼炖茄子,撑死老爷子”的说法,可见其美味和受欢迎程度。

而在南方水域,过去有一种淡水鱼长相酷似鲶鱼,身上斑点如芝麻般密布,食用时带有芝麻油香味,故得名“芝麻剑鱼”。

芝麻剑鱼也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鱼类,过去在广东、广西等地餐桌上备受欢迎,但现已成为受保护的水生物种。非法买卖和食用芝麻剑鱼属于违法行为,垂钓到后请及时放生。了解芝麻剑鱼的特征,避免误捕误食导致不必要的麻烦。

芝麻剑鱼简介:

芝麻剑鱼主要分布在南方水域,民间俗称剑鱼、钳鱼、梅花鱼、鱽鱼等,学名斑鳠,属于鲿科鳠属。

芝麻剑鱼个头一般不大,野生个体通常为 1-3 斤,大型个体可达 10-20 斤,甚至有超过 30 斤的罕见个体,但近年来越来越少见。

芝麻剑鱼外观与鲶鱼相似,均无鱼鳞。其头大尾小,身体侧扁偏长,头部扁平,吻宽圆钝,口阔而大,下位呈弧形,唇边有 4 对细长的须子。

不同于鲶鱼,芝麻剑鱼背鳍短小,胸鳍刺扁长,腹鳍和臀鳍均较短且无硬刺。脂鳍高且长,起点近背鳍,末端靠近尾鳍,但未连接。

整体呈棕色,腹部偏黄色,身上有大小不一的圆形蓝色斑点,不规则排列。这些斑点也是芝麻剑鱼的重要辨识特征,分布在背鳍、脂鳍和尾鳍上。

芝麻剑鱼是一种冷水性鱼类,主要栖息于江河底层,分布范围集中在南方地区,如九龙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它们以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水生动物为食,偶尔也会吃水生植物碎屑。

二三十年前,芝麻剑鱼在南方水域十分常见。由于肉质鲜嫩,刺少肉多,营养价值高,一直备受市场青睐。但近年来,随着过度捕捞、绝户网等手段的使用,芝麻剑鱼野生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拦河筑坝也阻碍了芝麻剑鱼繁殖、产卵,导致种群数量进一步下降。有些水域甚至已经出现绝迹现象。

2021年,芝麻剑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非法捕捞、收购、出售行为均属违法。但由于其肉质鲜美、售价高,仍然有人铤而走险非法捕捞。

为了保护芝麻剑鱼,了解其特征至关重要。垂钓到此鱼种请及时放生,避免误捕误食违法行为。请共同努力,守护濒危物种,让芝麻剑鱼在我们的水域中繁荣生息。

保护自然,人人有责!

遗憾的是,有些人出于贪婪,竟利用芝麻剑鱼的行动习性,通过不正当的方式(如潜水捕捞)非法攫取利益。这种行为严重危害了芝麻剑鱼的生存,同时也是对法律的公然挑衅。

法律明文规定,非法捕获、猎杀国家保护动物是违法行为,不仅可能面临巨额罚款,甚至还可能被判处刑罚。买卖、食用国家保护动物同样违法。这是对稀有物种的保护,也是对生态平衡的维护。

请大家自觉遵守相关规定,切勿为了口腹之欲或蝇头小利而做出违法行为。如果在野外不慎捕获到芝麻剑鱼等保护动物,应当立即放生,尊重生命,维护生态平衡。

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芝麻剑鱼人工繁殖技术终将成熟。到那时,我们将能在不伤害野生种群的情况下,再次品尝到这种珍贵的美食。

保护芝麻剑鱼,就是保护我们的自然遗产。各位朋友,让我们共同携手,为自然保护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