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悦耳的名字对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而对水果来说更是如此。看看大樱桃改名“车厘子”后的走红,猕猴桃换成“奇异果”后的身价飙升,由此可见, vym一个动听的水果名,或许比埋头培育新品种更加“有利可图”。

超市里陈列的姬娜果

在超市中,有一种名为“姬娜果”的新鲜水果,乍一看仿佛苹果,却又与苹果有所区别。若称其为苹果,但水果店的老板却会煞有介事地纠正:“不,这是进口的姬娜果,并非苹果!”这与其询问菠萝价格时老板回答:“那是凤梨”的场景何其相似。

姬娜果这个名字听起来异域风情十足,瞬间将其与普通的苹果拉开了档次。那么,这个洋味十足的姬娜果_到底是什么呢?它真的不是苹果吗?

左边是嘎啦苹果,右边是姫娜果

从外形来看,它与苹果没有太大差别。个头稍小,表皮全红,散发出淡淡的苹果香。它的果型与陕西的嘎啦苹果十分相似,只是姫娜果的颜色更加鲜艳。姬娜果的价格却要比嘎啦苹果高出十倍不止,后者每斤仅需2元,而姬娜果在超市中需要5元一个,价格标榜着进口水果和新品种水果的特点。

陕西的嘎啦苹果在超市中通常堆叠成山,而姬娜果则整齐摆放在货架上,标签上清晰标示着“姫娜果”,并附有英文标识。

左边是鲁丽苹果,右边是姫娜果

我将姬娜果与前段时间试吃的鲁丽苹果作了对比。鲁丽苹果是我国以嘎啦苹果为亲本培育出的早熟苹果品种,品质上乘时表面也会呈现全红。从这一点来看,姬娜果与鲁丽苹果就更加相似了,再加上它们都属于圆锥形果型。

我购买的魯麗苹果平均每个3元,虽然价格不菲,但依旧比姫娜果便宜不少。

售价如此昂贵的“姫娜果”, 外观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难道在口感上有什么与众不同吗?

切开的姫娜果

切开后果肉呈现嘎啦苹果的口感特征,有些发绵,缺少应有的清脆爽口。而且甜度也不高。(可能是超市存放时间过长所致,毕竟售价如此之高,购买者寥寥无几)

为了对比,我又试吃了一个嘎啦苹果。

左边是嘎啦苹果,右边是姫娜果

嘎啦苹果的口感比姬娜果稍微脆一些,虽然没有红富士苹果般清脆爽口,但是甜度却比姬娜果略高。姬娜果的甜度较低, 果肉比嘎啦苹果略软。它远没有黄香蕉苹果那样绵软。

在口感和风味上,姫娜果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个人觉得两三块钱一斤的嘎啦苹果吃起来味道还更好一些。与前几天试吃的鲁丽苹果相比,姬娜果更是逊色不少。鲁丽苹果虽然是嘎啦苹果的“儿子”,但果实甜度却得到了显著提升。而姬娜果却没有这样的亮点。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4000″ img_width=”600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95d6fcce609544118c0f571199c5d59d~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54保留原有HTML标签的大幅度修改版:

这不是如一些人所说的,是某个新品种水果。它就是苹果,品种名叫皇家嘎拉。为什么叫它姬娜果,这我不知道是哪个有才的水果商起的名字。但为什么有人把它叫成美国加力果、皇家加力果,我倒是猜测明白了。

因为普通的嘎啦苹果也有叫“佳丽苹果”的。“佳丽”和“加力”只是字上有差别,读音一样的。而这个品种又是从美国引入的,于是“美国加力果”名字的来源也就很好理解了。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乱改名肯定不对,尤其是改名以后还多卖钱,更是有忽悠消费者的嫌疑。可如果从水果商的角度来看,改名也是迫于无奈。

近年来,嘎啦苹果价格跳水严重,本身又不是什么中高档果品。如果叫皇家嘎啦的话,消费者也不会掏腰包花大价钱去买一个嘎啦苹果吃。因为其它嘎啦苹果都很便宜,而且很常见。

换成姬娜果或者美国加力果就不一样,一听名字就像进口的新品种水果,贵就贵点呗,外国的和尚会念经,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名字一改,钱花的就值了。

改名对不对,很难判断,不改名消费者不买账,改了名就能多卖钱,那么还不如改个名呢。毕竟,卖出去才是王道。水果有个商品名也不算太奇怪。

改个好听上档次的名字可以理解,但冒充进口水果,实在有点过分了。新西兰是南半球国家,气候跟中国是相反的。这个季节是我们苹果成熟的日子,新西兰的苹果估计还没开花的吧?

这个姬娜苹果如果是新西兰进口的,那也只能是去年进口的,库里存了一年了?

这个季节根本就不可能是进口的,又不是国内没有人种这个30多年的老新品种苹果。国内一大片皇家嘎拉苹果正在上市,还花大价钱去买进口苹果?

我反正不信。

下期预告

下期试吃重点介绍上图中的7个苹果品种,从左往右分别为:花牛苹果(新红星)、沙果(花红果,这个真不是苹果)、金帅苹果、美国八号苹果、嘎啦苹果、姬娜果(皇家嘎拉)、鲁丽苹果。

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