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岁月里,当读到咏叹春日风光的古诗时,必定会遇到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篇古诗的主题其实十分明了,那就是诗人表达了自己渴望在踏青时,拜访友人住所。然而遗憾的是,主人并不在家。他只能透过门缝窥视园中景色,无意间瞥见几朵红杏越过围墙探出头来。

下面便是这首古诗的全文: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对于这首古诗,相信很多朋友至今还能背诵。虽然对于个别字词的准确性可能有所欠缺,但对其主题思想却十分清晰。尤其是诗中的后两句,更是广为传唱,脍炙人口。

更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最后一句,赋予了“红杏出墙”这样一个成语新的含义。在当今,这个成语常带有贬义色彩。然而在这首古诗的本来语境中,却并无半分贬义之意,反而体现出更深刻的哲理韵味。
古诗的一开始,就描绘出了诗人渴望进入园中,饱览春景却不得其门的景象。本该是主人不在家,诗人却偏偏从另一种角度揣测,说主人是为了避免自己的鞋印破坏园中的青苔,所以故意不给自己开门。如此一来,这首古诗就别有一番风味,趣味盎然。

所以叶绍翁在门外无缘欣赏园中景色,只能隔门缝远眺。然而他发现这满园春色,并非任何阻碍物可以完全遮掩的。为何如此呢?因为他看到了墙头上几朵红杏,从院内探伸到了墙外。

至此,这首古诗的哲理意蕴便呼之欲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新生的力量茁壮成长。即使你上了锁,甚至砌起高墙,也会有美丽的红杏越墙而出,向世人展现春日的明媚。

这蕴含于诗句之中的哲理意蕴,预示着新生事物生机勃勃的成长。而从诗人前面的两句诗中,也可以看出此处景致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其所处之地十分幽僻(遍地“苍苔”),但在如此偏僻的角落,却盛开着如此娇美的红杏,更给古诗增添了几分新意,也增添了几分期待。

然而遗憾的是,这样蕴含着深刻哲理的诗句,在当今却常常被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即有人背离了既定的轨道,做出背叛家庭的事情,而且这种事情的主人公通常是女性。

在中国古代,对女性的拘束有目共睹。但对于家庭的忠诚,却是古今以来一直要求遵守的准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没能遵循这一准则,以至于和这首古诗的最后一句话划上了等号。故而,这首古诗的历史传承虽获得了相当多的关注,但也陷入了一定的尴尬境地。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719″ img_width=”750″ mime_type=”image/jpe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07573ea0c98c431fac0b069c0fea1e7b~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499166&x-signature=Jc8UM6tfUtTBZlY%2B9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