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妙,犹如育树,十年养成,百年成材。教育的精髓在于启发与等待,其中等待尤为重要。正如园丁播撒种子,需耐心地等待发芽开花,教育也需要时间和耐心。

小铨,一个灵巧可爱的男孩,一双清澈的大眼睛下缀着长长的睫毛,令人心生怜爱。他却调皮好动,屡教不改。刚转入班上的他,上课坐不住,弓着背、翘着二郎腿,两只手不安地玩弄着同桌的头发,嘴里还衔着一支笔,吊儿郎当的样子甚是叫人头疼。小学生本身自制力就弱,加上他的捣蛋,周围的同学也跟着起哄,课堂气氛乱成了一锅粥。更甚的是,其他老师根本没法在这样的环境下上课。

好在,多年来我潜心钻研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班级管理中,除了本身的班主任经验,我还注入了更多的冷静与智慧。我运用心理疗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心境也逐渐平稳。针对小铨的顽皮表现,我深入分析了问题根源。习惯养成非一日之功,要改变坏习惯自然也非易事。教育的目的在于启迪,在于唤醒。想要孩子愿意学习,亟需纠正他的不良习惯。于是我制定了一套针对他的个性化方案,从纠正坏习惯入手。

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恰好,我与小铨的母亲相识。我把制定的方案交给她看,她十分激动,表示会在家里全力配合。为了达到预期效果,我再三叮嘱她,在家中务必避免责备和谩骂。

爱心感化,静待花开。爱,可以使其误入歧途者重回正轨,可以融化冰雪。在课堂上,我安排他坐在第一排紧挨着老师,上课时始终关注着他。有时让他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有时给予他一个微笑,有时帮他调整坐姿。渐渐地,他的眼神变了,不再敌视,他自己也开始有意识地调整坐姿,大腿放下来了,嘴里不再叼笔了,手也收回来了。甚至有时还能主动为班级做些好事。

生命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而成长需要耐心的等待。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每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在某个年龄阶段该领悟什么样的问题,你没办法强求,过分的人工干预只会适得其反。”教育必须遵循学生的自然规律,顺应他们的成长,不要超越,只能等待,用时间见证他们的进步。

不断鼓励和赏识。赞美和鼓励能够激发人的潜力,而否定、批评和讽刺则会扼杀人的天性。当小铨有了一点点进步时,我就会大加赞扬。有一次的上作文课,他静静地坐在座位上,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坚持了整整30分钟。再加上他天资聪颖,所以那次的作文写得内容真实,感情细腻,条理清晰。我将他的文章在班里朗读出来,看到老师如此在意他,他涨红了脸,低着头,抿着嘴,满脸都是幸福。

又一次作文课,我还是照例让他坐在我旁边。话音刚落,只听见他大声说:“王老师,今天我不坐这儿了,还是让我回原座位吧,我学好了!”我一回头,又看到他那张充满稚气的小脸,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善良。我一把搂住了他,故意调侃道:“今天还是坐这吧,王老师习惯了这个样子。”他拼命挣脱了我的怀抱,注视着我:“老师,我真学好了。”看到他那副认真的样子,我心里好激动。从那次以后,他的确学好了,并且好得出奇,与之前的他判若两人。他的家长、任课老师,还有同学们都看到了他巨大的变化,对他赞不绝口。就这样经过一个学期的等待,这朵花终于开放了。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就是一门爱的艺术。“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是我作为人民教师的最高追求。在工作与生活中,我时刻用爱去呵护我的学生,用爱去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经常说,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懂教育的老师。因为学生有差异,学生的悟性有快有慢,我们要善于等待“慢”的学生。

面对“慢”的孩子。我们的心态应该像等待含苞待放的花苞一样,不能有任何的责怪和急躁。

我们在教学时必须“慢”下来,让学生慢慢感受,慢慢体验,慢慢成长。只有在慢的课堂里,每一个孩子才能得到教师温情的照顾、诚意的鼓励、恰当的提醒,每个孩子才都能跟上节奏,不掉队。唯有如此,孩子们才能幸福快乐地成长。(供稿人:张银玲工作团队王雅洁心理咨询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