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的持续了两年,让人不禁想起19年前的另一场流行病: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

2003年2月,SARS首次在我国广州被发现。短短三个月内,疫情迅速蔓延到加拿大、新加坡、越南、美国等全球多个国家,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警示,世界各国纷纷严阵以待。

(SARS疫情防控)

令人意外的是:在SARS被发现的5个月后,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便逐渐消失。2004年以后,“SARS”一词逐渐从公众视野中淡出。

但SARS疫情的余音仍留在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心中。19年后,当一场新的疫情出现时,人们不禁借古鉴今——SARS疫情当年是如何消失的?如今的新冠疫情,又何时才能结束?

本期节目带您从历史的视角,再度回顾19年前的那场疫情,看看今天的我们,能够从过去的那场疫情中得到哪些启示。

2002年11月16日,一名高烧不退的中年男子带着沙哑的嗓音,有气无力地走进佛山石湾医院。此时正是佛山的冬天感冒流行季,因此当地医生最初仅将这名患者视为普通的重感冒患者,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经历足足9天的治疗后,这名男子依然高烧不退。

这名患有“重感冒”的男子名叫庞佐尧。后经流行病学调查,专家一致认为:他很可能是中国疫区内的SARS“零号”患者。

(佛山石湾医院)

让SARS真正引起公众关注的,是一位后来被称作“毒王”的男子黄杏初。黄杏初是广东河源市的一名农民。2002年12月5日,他在深圳的一家酒楼工作时,出现发热、畏寒、干咳、浑身无力的症状。最初,黄杏初以为自己得了重感冒,于是买来退烧药打了针,回家休息。

但令黄杏初始料未及的是,在家休养了一周后,自己的症状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更加严重。他只好前往河源市人民医院就诊,在治疗无效后,病重入院的黄杏初被转送至广州军区医院

(黄杏初)

转移到广州军区医院后,黄杏初的病情恶化,他感觉说话都变得十分困难。在入院的第二天,黄杏初被戴上了呼吸机。

黄杏初在接受治疗的与他类似的病例在广东逐渐出现。由于每个人的发病时间和症状各有不同,且2002年底本来就是感冒的高发期,因此这种现象并未引起太多关注。当地民众像往年一样购买板蓝根等抗感冒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2003年1月7日,在经历了长达半个月的治疗后,黄杏初康复出院。并在2月回到深圳酒楼上班——这场“重感冒”在黄杏初的身上似乎已经结束,而SARS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SARS防疫人员)

2003年1月初,当广州军区医院的黄杏初病情好转、即将康复时,河源市人民医院数名曾接触过黄杏初的医护人员出现了高烧、干咳等

(抗击非典工作)

2002年11月,广东省疾控中心首次报告了一种不明原因的「非典型肺炎」病例。为了与普通肺炎区分,将其命名为「非典型性肺炎」。

2003年2月,「非典型性肺炎」在全国蔓延,加拿大、新加坡等国陆续出现确诊病例,全球医疗界高度重视。

世界卫生组织经过研究,在2003年4月3日宣布:「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一种冠状病毒,并将其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

(显微镜下的SARS病毒)

令人意外的是,在「非典」病原体被确认三个月后,全球确诊病例便不再增长。2003年7月,「非典」大流行正式结束,历时约6个月。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结束,蔓延时间已超过「非典」的10倍。这两种疫情为何如此不同?

(疫情期间的街道)

新冠病毒与「典」病毒有一定相似之处。「典」病毒的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缩写为「SARS-CoV」。

新冠病毒的全称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冠状病毒2」,缩写为「SARS-CoV-2」,因其最早出现于2019年,也称为「CoV-19」。

(新型冠状病毒)

两者的区别在于: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更强、症状更隐蔽、潜伏期更长。

致死率方面,SARS-CoV为9.6%,新冠肺炎为2.1%。看似新冠肺炎较低,但由于其传播范围更广,导致的死亡人数反而更高。

潜伏期方面,SARS-CoV为3-5天,有明显发烧、肺炎症状,便于早期发现和隔离。而新冠病毒的潜伏期可达14天,早期症状较轻,不易被察觉。这使得新冠肺炎更容易在人群中传播。

(新冠病毒结构)

新冠病毒的变异能力强,产生了许多变异株,导致传播性和致死性更强。而SARS-CoV变异较少,控制起来相对容易。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未结束的原因主要在于: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更强、症状更隐蔽、潜伏期更长,以及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株。

及时发现,有效救治。与非典肺炎相比,具有较短潜伏期和明显症状,便于医护人员和专家组及时发现,从而遏制其蔓延,保障公众健康。

新冠病毒的致死率仅为 2.1%,使其在早期难以被发现。其潜伏期较长,症状早期与普通感冒或流感相似,易被忽略,从而导致病毒进一步传播。

(新冠防疫人员)

病毒传播时间越短,其变异和适应宿主环境的可能性越低。致命性较高的非典肺炎,在猛烈攻击宿主的也丧失了进一步进化为新株的机会,因此相对容易被发现并治疗。

而新冠病毒因传播时间较长且致死率较低,为其变异和适应环境提供了条件,从而衍生了诸多新株:包括阿尔法、贝塔、伽马和德尔塔等常见株。

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四种变异毒株的传染性和致死率存在差异,并表现出地域性特征:阿尔法毒株于 2020 年 11 月率先在英国发现,随后成为美国疫情流行的主要毒株。而伽马毒株则在南美洲更为流行,占南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 76%。

(几种不同新冠毒株的传染性)

而造成非典消退、新冠持久不灭的第三个原因,与人类社会变迁息息相关。

以当今中国为例,2022 年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货物运输和人员流动远高于 2003 年。这段时间,世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推进,跨国铁路和跨洲航班不断增加。

不同地区人类之间的紧密交流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温床。

(国际航班)

事物具有两面性:人类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不可能被一个病毒击败。随着医疗技术和生物工程的进步,人们对病毒的认识不断加深,并开发了许多应对疫情的方法。

那么,在新冠病毒仍然存在的当下,我们能从非典的历史中得到哪些经验和启示?

第一点启示,就是防患于未然。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文明水平的提升,勤洗手、勤通风和外出佩戴口罩等习惯逐渐养成,这些都能有效预防疾病。

在了解病毒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认识并利用自然规律,与自然达成平衡。非典疫情后,专家组发现 SARS 病毒的自然宿主为菊头蝠。新冠疫情期间,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尊重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病毒自然宿主:蝙蝠)

第二点启示,就是相信祖国。目前,中国坚持动态清零,疫情防控水平世界领先。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生命至上的原则,让每个人都能享有健康生活。

倘若我们将这两点启示应用到当今生活中,新冠疫情的结束指日可待。

(世界卫生组织干事谭德塞)

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2022 年 9 月,世界卫生组织干事谭德塞指出:战胜新冠疫情的终点线就在眼前。相信不久,我们就能重返晴空,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