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说,空调开启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舒爽,也更省电。我曾试过,不知是心理作用还是真有效果,除湿模式的确似乎比制冷模式让人感觉更舒适。

然而回头一想:既然除湿模式如此强大,为何还要专门设计制冷模式呢?深入了解后,才终于弄清楚除湿模式的实际功效。

空调日常运行于制冷模式下,室内会逐渐变得干燥。原因在于:

空调制冷时,其内部有一个名为“蒸发器”的部件,表面温度极低。室内的水蒸气接触到低温的蒸发器,便会凝结成水。

凝结的水会顺着排水管流到室外——空调制冷时,室外机会滴水,甚至引发了不少邻里矛盾的新闻。室外机滴落的水,就是由此而来。

空气中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排出室外,室内的空气湿度自然降低。

即便是普通制冷模式,也具备一定“除湿”功能。

除湿模式与制冷模式的区别在于:除湿模式的目标更为明确。除湿模式与制冷模式的主要区别有两个:

  1. 压缩机运行时间不同——制冷模式下,仅当室温降至设定温度时,压缩机才停止运行。除湿模式下,只要蒸发器表面温度降至最低,压缩机便会停止。

    所以除湿模式下,压缩机运行时间更短。而压缩机是空调的主要耗电元件,因此压缩机工作时间短,也就意味着空调耗电量更低。

  2. 出风量不同——老式空调的除湿模式是不出风的。如今很多新空调增加了出风功能,但出风量远小于制冷模式,且不可调节(不能增大)。

    为何如此?因为制冷模式的送风目的是让室内空气快速循环,加速降温。而出风量多少,并不会影响冷凝水的产生速度。相反,出风反而会加速已有冷凝水的蒸发。

    我们都知道,空调出风直吹人体,会带来不适。然而除湿模式 either不送风,或送风量极少,因此使用过程中不会有冷风直吹的困扰。

    至此看来,除湿模式似乎在理论上优于制冷模式——既省电又舒适。但依然印证了那句话:如果除湿模式真有此等功效,空调就不必要再设计制冷模式了。

    实际体验也表明,除湿模式并非始终如理论中那般好用。特别是当室外温度过高时,使用除湿模式会出现两个问题——

    <img image_type=”1″ img_height=”733″ img_width=”1000″ mime_type=”image/jpg” s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5b2d28280cd41919285fcdd66ed1c22~noop.image?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15433866&x-signature=m%2BKEUfb9IUjdOdQ0c1MHjY4DBE0%3D” web_uri=”tos-cn-i-qvj2lq49k0/c5

    空调除湿模式的利弊
    舒适性:
    在高温下,除湿模式可能效率低下。即使开启空调,房间温度也可能无法降低,因为除湿模式不会向外吹风,这会导致房间冷却速度慢于升温速度。
    从体感上来说,除湿模式不吹风是一个优点,但它的除湿效果过强。制冷模式下,蒸发器表面的温度不会一直保持在最低,因此除湿模式的除湿效果优于制冷模式。
    健康影响:
    在空调制冷模式下,也会感到口干舌燥,更不用说除湿模式了。我们需要的不是除湿,而是使用加湿器等设备增加房间湿度。
    结论:
    是否使用除湿模式代替制冷模式取决于室温。
    当室温(或室外温度)不超过 30°C 时,除湿模式比制冷模式更合适。
    当室温超过 35°C 时,尽量避免使用除湿模式。
    当室温在 30°C 至 35°C 之间时,除湿模式和制冷模式的体验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