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王峰

随着耽美小说改编网剧逐渐风行,网剧市场迎来了新的流量担当。今年年初率先上线的《热血同行》、以及正在热播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和《成化十四年》。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这些改编网剧的顺利开播和热议,让业内人士看到了将耽美小说影视化的另一种可能性。

自《上瘾》爆红以来,以《镇魂》《陈情令》等为代表的耽改剧不断涌现,标志着耽美影视化成为一片蓝海。目前,《皓衣行》《撒野》《默读》等多部知名耽美小说也已提上影视化的进程。在这条影视化道路上,还有哪些禁区需要规避?如何平衡原著粉和新观众的心理需求?如何让大众接受这种原本小众的题材设定?“耽改剧”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所谓“耽改剧”,就是根据耽美小说改编而来的影视剧。这一概念与之前的“男男剧”既有联系,又有显著差异。

2016年,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网剧《上瘾》一炮而红,捧红了黄景瑜和许魏洲,也让人们看到了耽美影视化巨大的商业价值。《上瘾》就是典型的“男男剧”。这一类型在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发展得很成熟,并形成了强势的经济,有着大批拥趸。

《上瘾》在爆红后迅速被下架,让业内人士看到了“男男剧”的边界。2018年,小说《镇魂》被改编成同名网剧,由白宇和朱一龙主演。拍摄时声称已将爱情改为兄弟情,但剧中仍随处可见暧昧场景和温情名场面。《镇魂》播出后,迅速收获大批粉丝,尤其是女性观众,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镇魂女孩”。

2019年,国产耽改剧的巅峰之作《陈情令》问世,造就了肖战和王一博两位演员。在此之前,王一博还是《天天向上》的背景板和“边缘人物”,肖战还是《庆余年》中的配角“言冰云”。《陈情令》未播完,他们便晋级为国内一线流量小生。

“耽改剧通常启用不太出名的演员阵容,以低投入、轻资金的方式进入市场,试图以小博大,即使失败也不会承担过重的损失。”资深电视人张芸告诉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在《陈情令》的带动下,2019年几乎成为“耽改元年”。据统计,2019年有59部耽改剧提上日程。

正在播出的《鬓边不是海棠红》和《成化十四年》则以脱“耽”为主,主创试图将它们纳入主流商业剧的范畴。

《鬓边不是海棠红》改编自水如天儿的同名网络小说。为了让它进入主流观众市场,制作人于正不但去除了“耽美”元素,也不打任何擦边球,还改变了原著小说的故事主线,启用了黄晓明和尹正这样的成熟演员。在剧中,商细蕊和陈凤台在乱世中呈现一身正气。有网友认为“黄晓明和尹正之间没有CP感”。虽然42岁的黄晓明和33岁的尹正演技在线,但年龄和颜值确实无法给网友带来CP感,与去年的“博君一肖”相差甚远。网友将《鬓边不是海棠红》称为“老年耽改剧”,将两位主演称为“老年CP”。

于正表示,《鬓边不是海棠红》并不是耽改剧,也不是电视版的《霸王别姬》。整个制作过程和理念都是为了弘扬京剧文化,是一围绕“耽改剧”的探讨
业内人士认为,观众对“耽改剧”中双男主的情谊基本接受,但过早引入女性角色没有必要。“耽改剧”并非不可出现女性角色,但其主线应始终以两名男主角的并行发展为核心,而男性角色与女性角色的情感线应避免出现。
“耽改剧”的受众群体
“耽改剧”与其他类型剧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它以粉丝群体(主要为女性)为主要目标受众。统计数据显示,《镇魂》的女性观众占比为 78%,《陈情令》也有着类似的比例;《热血同行》的女性观众比例超过 60%;《鬓边不是海棠红》的女性用户占比高达 87%。其他女性用户比例较高的作品还包括《成化十四年》。
迎合市场喜好
基于上述情况,部分非“耽改剧”也有意无意地迎合“耽改”潮流,例如由胡一天和张云龙主演的《民国奇探》便采用了双男主的模式,效果良好。原因在于,“腐眼看人基”,迎合市场喜好是影视剧制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价值导向
一些人担忧“耽改剧”的流行趋势会否对社会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耽改剧”同样需要遵循正确的价值导向,这是其底线。影视从业者也在努力剔除不符合主流价值观的部分,以呈现一部老少咸宜,既迎合原著粉丝,又能让普通观众乐见其成的商业剧。
对“耽美”态度的转变
随着“耽改剧”的发展,对“耽美”元素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澎湃新闻》指出,从剧到耽改剧,再到《鬓边不是海棠红》这类已无法称之为“耽改剧”的作品,这是一个对“耽美”元素进行矫正的过程。一方面,这些作品消费着“耽美”元素,它们又将其弃之如履。
演员成长之路
从演员成长的角度来看,“耽美”也成为他们职业生涯进步的一个阶梯。从黄景瑜、许魏洲、朱一龙、白宇,到肖战和王一博,他们都是通过“耽美”红利而走红,但成名后却对这个称号避之不及,全力摆脱“CP”的标签。也有大批新演员涌入“耽改剧”市场,渴望复制前辈的成功。
“耽改剧”的未来
“耽改剧”的未来或许只是一种类型剧,而不应该成为吸睛工具或“割韭菜”的手段。
原文出处:大河客户端
编辑:贺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