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人体的气血流通气血循环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三伏时期恰逢全年阳气最旺盛阳气充盛之时,此时进行贴敷穴位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温补阳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由于是在三伏天三伏期间进行穴位敷贴穴位贴敷治疗,故称为“三伏贴”。

冬病夏治·三伏贴

三伏贴,是基于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也是冬病夏治冬病防治的方法之一。

冬病夏治冬病防治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中医“天人响应”和“治未病”理念的综合运用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穴位帖敷贴敷、针刺、药物内服等,通过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阳气充盛的时间对人体进行药物或非药物疗法,益气温阳、散寒通络,从而达到防治冬季易发疾病的目的温阳扶正、疏散风寒,以预防和缓解冬季易发的疾病

中医认为冬天人体气虚、阳气不足,像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往往在冬天诱发或加重,称这些病为“冬病”。

夏季人体气血流通旺盛,药物最容易吸收,而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进行贴敷治疗,最易恢复和扶助人体的阳气,加强防卫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由于是在三伏天做穴位敷贴治疗,故称为“三伏贴”。夏季人体气血循环旺盛,此时进行穴位贴敷治疗,最有利于贯通经络、祛除病邪,增强抵御外邪侵袭的能力,因此在三伏期间进行贴敷治疗最合适。

敷贴,抓住最佳时机

每一伏的第一天,是敷贴的最佳时机每个伏天的初日,是敷贴的最佳时机

错过了这天,头伏内无论哪天贴,效果也都可以,患者只要在接下来的二伏、三伏对应的日子贴敷敷贴就行。

每10天贴1次

最好是连续贴3次,为1个疗程,并且连续贴3年。

三伏贴一般在头伏、二伏、三伏的第一天上午11时以前贴完药饼。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午时,中医认为此时人的穴位、毛孔充分张开,若刚贴完药饼,药力最容易渗透到体内。

今年的三伏时间

初伏:中伏:末伏:

三伏贴适应症

三伏贴只适用于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主要包含以下几类:

呼吸系统疾病:易感冒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

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骨关节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妇产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小儿疾病: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调理(治未病):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而有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对药物过敏者、皮肤长有疱、疖以及皮肤有破损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咳喘等)患者不宜进行贴敷敷贴治疗。

2岁以下的孩子由于皮肤娇嫩,贴敷敷贴容易引起感染,所以不宜进行这项治疗。

三伏贴穴位详解

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汇集点,三伏天三伏期间贴敷敷贴,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

重要穴位推荐:

  1. 回阳救逆之穴——神阙
    功效:中风虚脱,四肢厥冷,尸厥,风痫,形惫体乏,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脱肛,泄利,便秘,小便不禁,五淋,妇女不孕。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2. 4.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关元
    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定位:在脐中下3寸腹中线上。
  3. 5.专治一切脾胃之疾——中脘
    功效: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4. 6.后天之本,气足之源——足三里
    功效:长灸足三里,可以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增强免疫能力,中老年人长灸足三里,还可以预防中风。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5. 7.肾经大穴,引火下行——涌泉穴
    主治疾病: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定位: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简便找涌泉穴的方法:将脚趾头向下弯,在脚心处会形成一个凹陷,陷下去的地方就是涌泉穴。

· END ·

本文选自药店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