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诉讼:共享单车“锁不上”引发不满

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收到一桩诉讼:一位公民以共享单车“锁不上”为由,要求某共享单车公司赔偿一元钱。

原告陈先生表示,由于共享单车锁不上,他多次被迫支付调度费。投诉无用后,他决定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

多名用户向媒体透露,他们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明明将单车停放在指定区域,但 App 却显示单车不在规定停车点;按照平台提示挪车,却越挪越远;使用机械锁,结果走了几步就自动弹开了。

尽管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通行问题,但在最后一步却经常“卡壳”。

技术难点与定位困境

除了陈先生和网友的遭遇,评论员本人也遇到过类似问题。有时即使在近处有“P点”,但在手机定位上却显示很远。反复刷新无果后,只能无奈地交纳调配费。

所谓“骑行5分钟,停车半小时”,用户吐槽的核心在于共享单车定位不准和停车点规划不合理。

定位不准可能是由单车型号、停车点地理情况、建筑物干扰、天气因素等造成的。网络信号不稳定、 App 版本更新滞后也会影响停车。

共享单车运营商应及时维护和升级系统,对停车点地理情况进行更新。尽管客观因素导致的“锁不上”可以理解,但运营商也应采取实际行动满足用户的需求。毕竟,“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原本是为了方便省事。

停车区域混乱与规划更新滞后

除了“定不准”,停车区域不合理也是“锁不上”的另一原因。许多用户表示,按照提示找到的停车区域无法使用,换一个地方仍然无效。

业内人士指出,不同品牌的停车区域可能不兼容,加上城市发展导致线框与实际停车点不符。部分地区还会设置临时禁停区,若运营商未及时更新系统,用户也会无法锁车。

城市规划更新是正常的,但由此带来的停车区域变更也应及时通知。在城市治理层面,道路规划应充分考虑自行车停放设施,并明确停车区域的标识。

共享单车平台显示停放在停车区域的车锁不上(图源:《中国新闻周刊》)

治理探索与地方实践

随着共享单车的发展,管理问题不可避免。各地情况不一,治理难度不同。城市应主动探索治理新模式,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明确停车区域,保障用户锁车便利。

上海、广州等多地出台了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管理办法,规范了企业经营、监管职责等。北京市交通委员会也制定了《2024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停车区域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

虽然解锁失败看似是微小问题,但对民众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难题。共享单车最初是为了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麻烦,运营商和管理部门应关注并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最后一步。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