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逝世后,被民间广泛崇敬为“关公”,又称美髯公。历朝历代朝廷对其褒封不断,清代尊称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关羽一生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除了英勇过人,便是忠义之美名。一代武将的陨落被后人演绎成“大意失荆州”的悲剧,抛开正史中的记载,仅从罗贯中笔下的关羽形象来看,其“义绝”之说是否名副其实呢?

演义中有一段值得商榷的情节,即早期刘备兵败后,关羽投降曹操。此时刘备生死不明,在张辽的劝说下,关羽以保护刘氏家眷为条件,投降曹营。古代战争讲究胜者王侯败者寇,不存在所谓的道义之争。一方欲占地称雄,一方则谋求灭敌卫国。在生死存亡之际,一个部将的选择关乎主公的安危与家族兴衰。若主帅生还,则应全力营救;若主帅不幸罹难,则更应战死沙场。何以谈及家眷安危?倘若主帅已不在人世,家眷又于己何干?

谈条件讲究利益交换与目的性。曹操使刘备生死不明之说劝降关羽,而关羽却与之谈判条件,实则毫无必要。有人认为关羽此举是为了刘备万一存活后重聚家眷,不负使命。刘备的生死之谜,岂非曹操所致?就好比兄弟三人遭遇匪首,匪首重伤老大老三,却对老二说道:“兄弟,我们化干戈为玉帛吧,万一你老大和老三还没死,万一他们不怪我伤及他们呢?”老二看着重伤的老大老三,捋了捋长髯,叹道:“容我考虑。”值得一提的是,当初关羽被围困时,刘备生死不明只是张辽劝降的托词,而非确凿消息。退一步讲,即使关羽知晓刘备兵败但仍生还,而刘备本人却已心灰意冷,欲自杀身亡(影视剧中,刘备逃亡期间欲自杀,后被许攸救下),关羽是否还会顾及家眷安危?一旦他得知二弟携家眷投靠宿敌曹操,其心境可想而知。

关羽是个极好面子之人,且死要面子。当时情况下,关羽想活命,却不能表现得过分明显,务必让后人知道自己是迫不得已,须找个台阶下。否则,以关羽的个性,很可能真的会慷慨赴死。张辽曾作为吕布的降将,对此情形十分熟稔(曹操本人不好意思出面,要维护关羽的面子),于是便对关羽一番洗脑。关羽听后觉得有理,认为这样传出去不丢人,便答应了降曹。由此可见,张辽的捧哏水平之高,诸葛亮若不出山,张辽便可算作顶尖谋士。

后来的剧情发展也印证了这一点。袁绍得知关羽在曹操阵营斩杀自己的大将颜良文丑,气得差点杀了刘备。张飞见到关羽后,也破口大骂其为投降小人。关羽一听面子挂不住,便骑着曹操赠予的赤兔马,提刀斩杀追赶他的曹军将士。你看,我仍然是忠于刘氏。真乃大丈夫气魄!

关羽的投降就是投降,无可厚非。但请不要冠以“义降”之名,否则有损刘备和曹操的面子。关羽所为不义之处有四:一是背叛刘备;二是投降曹操;三是再次背叛曹操;四是重归刘备。

以上分析仅基于《三国演义》的情节,并非历史真实。欢迎大家讨论。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