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孜节的起源和习俗
名称由来
肉孜节源于波斯语,阿拉伯语音译为“尔德菲土尔”,意为“开斋节”,又称为“尔德节”。“肉孜”一词在阿拉伯语中意为“斋戒”。
宗教起源
肉孜节与伊斯兰教相关,但现已成为哈萨克族的群众性节日。根据教义,每年斋月(教历9月)期间,教徒需封斋30天。斋月期间,教徒每日黎明前吃早饭(封斋),待日落后礼拜后方可进餐。斋戒作为教徒的“天命”功课,旨在培养其忍饥、克欲、敬畏主法的精神。
封斋结束后即为期三天的肉孜节。
关于节日起源的说法
关于肉孜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种传说是,古人为了躲避异族统治,白天躲进深山,夜晚才做饭。另一种说法认为,斋戒体现了伊斯兰教徒对污秽的摒弃和对神谕的遵循。
节日习俗
节日准备:
家庭打扫、装饰整修
制作节日盛装
准备炸馓子、点心、果酱、干果等食品
节日庆祝:
信徒聚集在清真寺礼拜
拜节问候,握手言和
穿着盛装互相拜节
骑马结伴拜节
长辈给小辈发放节日礼物
举办文娱活动(如赛马、摔跤等)
节日美食:
斋月最后一个主麻日后,家庭开始制作节日食品,以油炸食物为主。
结语
肉孜节已成为哈萨克族的一项重要民族节日。虽然封斋不再被普遍遵守,但节日的习俗和精神仍传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