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导弹如何上演“自杀”戏码?

专家解答:

近日,印度为加速本国武器快速准确打击目标的能力,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RDO)在奥里萨邦试验场上针对孟加拉湾浮动靶标试射了一枚“无畏”式导弹。遗憾的是,导弹发射8分钟后遥测信号显示控制系统故障,迫使启动自毁程序中止实验。地面控制室并未收到导弹自毁执行状态反馈代码,尚不确定导弹是否成功自毁或坠毁。目前,导弹踪迹全无。

为寻回导弹残骸,印度军方已出动陆海参战人员,在导弹发射航线沿线展开扇形搜寻,但至今仍未有任何线索。据印度军方评估,导弹飞行8分钟后,应已坠毁在距离发射点约110公里处的孟加拉湾海域,该区域属于公海,他国的潜艇与军舰均可进入。若无法找到残骸,很可能已被其他国家军舰或渔船打捞上岸, 届时,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将迫不得已修改“无畏”式导弹设计,多年的研究成果或将毁于一旦。

飞行中的“无畏”(图片源自网络)

由此可见,为避免失控导弹落入“敌手”,必须装备一套可靠的“自毁”装置,确保“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导弹作为高精尖武器,可准确打击目标。一旦故障突发或飞行状态异常,导弹将无法精准命中目标。为了防止导弹造成无辜伤亡或落入他人之手,必须进行自毁操作。

导弹自毁方式多种多样,常规导弹采用引爆方式自毁;装配核弹头的导弹为避免核爆炸,则采用化学爆炸自毁。地面控制中心如需取消打击任务,亦可发出自毁指令引爆导弹。

自毁装置通常分为自主式安全自毁系统和无线遥控式安全爆毁系统,两系统相辅相成。自主式安全自毁系统位于导弹内部,可自行监测、判断并执行安全自毁;无线遥控式安全爆毁系统则由安全指挥员通过地面控制站遥控发射机发出指令,由预置在导弹上的安全指令接收机接收指令实施爆毁。前者的自毁装置一般由监测判断、控制和执行三部分组成。监测判断部分负责检测导弹故障;控制部分接收故障信号,发出自毁指令;执行部分实施导弹自毁。后者的工作机制则为:当地面控制发现导弹飞行异常或接到取消打击指令后,即可发出自毁指令引爆导弹。

专家简介:岳江峰,原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军事刊物主编,毕业于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曾服役20余年,现为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项目总师,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多家网络媒体发表文章百余篇,并创建了“谢武军事”公众号。

出品: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

作者:岳江峰

策划:宋雅娟

监制:光明网科普事业部

来源:科普中国-军事科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