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互联网思维引发广泛关注。互联网+的概念也备受关注。工业4.0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关注。在传统企业如何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问题上,很多企业感到迷茫,不知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众所周知,在长达三个世纪的时间里,制造业经历了三次变革和洗礼。

工业1.0时代:18世纪末,机械制造设备的出现,缔造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机器工厂“时代”;工业2.0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气化和自动化将制造业带入了分工明确、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模式;工业3.0时代: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自动化制造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机器不仅替代了部分“体力劳动”,还承担了部分“脑力劳动”。

进入工业4.0时代,智能化应运而生。相关资料显示,工业4.0可以实现四大互联。一是生产设备之间的互联。工业4.0的核心在于单机智能设备互联,不同类型和功能的单机智能设备互联组成智能生产线,不同的智能生产线互联组成智能车间,智能车间的互联组成智能工厂,不同地区、行业、企业的智能工厂互联组成一个分布广泛的制造能力的智能制造系统。二是设备和产品的互联。这意味着智能工厂能够自主运转,零件与机器可以进行交流。由于产品和生产设备之间能够通信,产品能够了解制造细节以及自身的使用方式。三是虚拟和现实的互联。信息物理系统是工业4.0的核心,它通过将物理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使物理设备具备计算、通信、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等五大功能,从而实现虚拟网络世界与现实物理世界的融合。四是万物互联。信息技术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所有产品都将成为一个网络终端。万物互联就是人、物、数据和程序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实现人类社会所有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

由此可见,制造业的4.0时代,绝不仅仅是互联网+那么简单。其中还有许多可以畅想的空间和梦想。那么,我们的制造业应该如何发展?面对互联网+的风起云涌,我们应该如何调整?

对此,豆浆创始人李奕迅表示,面对未来,我们应该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以产品为中心。我们需要在此基础上,找到完善的商业模式。

李奕迅:从用户体验出发,建立更完善的商业模式。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人口增长高于粮食供应,会导致人类危机。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节育,一是战争。中国制造业正处于这样的抉择时刻,要么自己造血,节流自保;要么征战杀伐,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

没有企业能够逃脱这两种命运,因为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不再是同一个行业的竞争,而是越来越多的“野蛮人”站在门口,随时准备消灭你,这就是跨界抢劫。

产品标准化是基础,现场管理也是基础,我们要意识到变化,这个时代的变化,是真正意识上的颠覆,一切都没有预兆,转瞬即逝。

我们需要更精锐的部队,他们不是士兵,而是合作伙伴。

我们需要更完善的商业模式,它从用户体验出发,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产品。

显然,这种方法首先是将产品放在网上,然后进行交互,最后实现万物互联。

也就是说,在迎接大趋势的我们还需要考虑微观层面,也就是消费者。对此,水星家纺婚庆馆负责人史伟栋在对工业4.0充满期待的也提出了制造业的根本,即产品要过硬。

史伟栋:变革是趋势,产品是关键。

工业4.0让制造业开始拥有智慧的头脑,实现了以“智能”方式生产,以此制造“智能”产品。借助互联网+,还可以实现商业模式的颠覆和重建。这是人们所憧憬的场景,就像10年前人们憧憬电子商务的生活化梦想。毫无疑问,工业4.0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中国传统制造业的未来写照,这个梦想必将照进现实。

事实上,我们每天都在谈论的互联网+、互联网思维,其核心仍然是消费者——如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即提供更合适的产品才是王道。事实上,工业4.0的最终导向仍然是消费者,仍然是基于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这是变革的关键。

互联网+与工业4.0的融合,给处于痛苦挣扎中的传统企业带来了梦想,但中国工业化发展历史并不长,大多数企业尚未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甚至只有少数企业达到信息化时代的工业3.0标准。在这个阶段,我们在追赶趋势的更需要首先解放思想,从互联网+开始,以互联网思维,从消费者需求角度大胆创新,大量创新,以此夯实更多的发展基础。我仍然要提醒大家,一定要产品过硬,互联网只是营销的一种工具,而不是全部。而工业4.0的实现结果,还是要落实到消费者层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定制等模式开始流行,实际上就是个性化时代的到来。而工业4.0就是为满足这种复杂个性化需求奠定了基础的模式。在很多时候,工业无法实现大量个性化的生产,而工业4.0通过物联网服务来完成这个目标。再次回到原点,还是以消费者为核心,以产品为核心。

对此,上海六韬三略营销策划机构总经理王晓峰表示,互联网+为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积极融入互联网,而不是被动等待颠覆。

王晓峰:互联网+时代需要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自两会提出互联网+,且在国务院常务会再度明确概念,以互联网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在中国制造业升级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在研究互联网对零售业的影响时,会提到一个轨迹:过去,技术对零售变革的推动。是“技术变革-生产变革-零售变革-顾客变化”,而互联网+时代的轨迹变为“技术变革-顾客变化-零售变革-生产变革”,与手工技术和工业技术革命不同,互联网信息技术革命的基本逻辑是:信息技术发展-信息传播路径增加-顾客全渠道购买-公司全渠道零售-公司适应全渠道零售的生产。其原因在于,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距离的限制,使信息高度透明、公开化,这显然大大降低了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成本,也大大提升了消费者在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参与度,开始优化资源配置——以小米为例,小米手机通过微博等互联网交互平台让用户与消费者参与到产品设计、测试等前端环节,作为user innovation 的代表,小米手机的案例恰恰说明了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中心”给制造业带来的新变化。可以说,传统的制造企业一直以来以自我为中心,而中国的互联网化是从消费者互联开始,互联网+给中国制造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积极融入互联网,而不是被动等待颠覆,则须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体验为核心,重建传统制造立足自身,寻求“互联网+”突破
互联网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盲目追捧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收益。传统企业应深入思考,找到自身在互联网领域的切入点。该切入点应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优势相契合,并能促进企业加速发展。
创造和满足需求,将“互联网+”化为己用
传统企业的核心使命是创造和满足市场需求。将“互联网+”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切实的工具和资源至关重要。企业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平台和数据,开发创新产品或服务,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客户体验。
构建清晰的路径,实现“新常态”下的繁荣
在“新常态”下,传统企业必须制定清晰的发展路径。这一路径应包括以下关键要素:
统一思路:避免被流行趋势所迷惑,专注于企业核心竞争力。
把握趋势:识别行业发展方向,集中资源进行重点突破。
整合营销:采用综合全面、贯穿始终的营销策略,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和资源。
落地变现:将营销成果转化为明确的价值,例如销售、品牌价值提升或技术专利。
概念、执行、变现:成功企业的必经之路
成功的企业需要经历概念、执行和变现三个阶段。众多企业热衷于概念,却忽视了实际执行,最终在变现环节失败。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认识到,触网已成为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扁平化和去中心化的趋势下,企业的组织结构、推广渠道和品牌形象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企业应勇于整合资源,提升营销执行力和变现能力,才能在“互联网+”时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