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候大家,我是正一天授。

公元前586年,效忠楚国12年的郑国因与许国争夺土地与楚国反目成仇。郑悼公迅速向楚国劲敌晋国请求结盟,并在一个月内顺利达成,宣告脱离楚国阵营,投靠晋国。

对北方诸侯而言,此举意义重大,象征着晋国拔除楚国安插在中原腹地的重要据点,使中原诸国重新统一。

为此,晋景公联络盟友齐、鲁、宋、卫、曹、邾、杞等国在虫牢举行盛大的庆贺会,热烈欢迎郑国的加入,并约定冬季再次聚会庆祝。

同年秋季,宋国发生“子灵之难”,宋共公向晋国表示无法出席冬季聚会。表面上看,只是一次简单的请假,但在晋景公眼中,这是一种“不敬”。

深层原因在于,宋国虽归属晋国阵营,但与楚国关系暧昧不清。晋国此举既是对宋国的敲打,也是意在立威,告诫阵营内各诸侯国,包括新加入的郑国,必须服从领导。

旧时诸侯间礼义渐失,只讲强弱。公元前585年三月,晋国起兵入侵宋国,并驻扎在邻国卫国境内。

按理说,卫国作为盟友,盛情款待军队,应受感激。但晋军副将夏阳说竟提出攻打卫国,以弥补战功不足的建议。

这种背信弃义的行为遭到晋军统帅伯宗的坚决反对。他认为,卫国多年忠诚可靠,袭击盟友会损毁晋国的信誉,自毁威望。

虽然伯宗制止了夏阳说的提案,但此事广为流传。班师回朝途中,晋军再经卫国时迎接他们的不再是热情款待,而是戒备森严的城楼和警戒的目光。

由此可见,古时人心中道德善恶早已混杂不清。一些光明良善之人,在史书的光芒中指引着后人的传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