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三伏”,炎热潮湿

三伏天,前后夹于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当中气温最为炎热、空气潮湿闷热的时期。通常所说的”伏天”专指农历”三伏天”。每逢”入伏”之际,全国大部分地区便开启了持久的酷暑模式。

伏字源流,寓意深远

“伏”字最早出现在西周早期的金文中,其字形由”人”、”犬”组成。本义指犬俯卧在人身旁,引申为趴下、隐蔽之义。”伏”也有人将其理解为一只狗俯身守候在人身后,伺机而动,暗含”伺机”之意。

无论人畜,当它们欲隐藏自身时,往往会伏卧不动,故而”伏”字亦有潜藏、埋伏之义。而在五行之中,”伏”又代表阴气在地下受阳气压制藏匿之意。

“杂节气”三伏,养生关键

值得注意的是,”三伏”并非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是由农耕确定的生产历法,而三伏天并不在此列,因此可以说是二十四节气之外的一个”杂节气”。 与之对应的则是”三九天”。

中医认为,在三伏天调理好身体,可大大降低三九天患病的概率,这也是”冬病夏治”之说的来源。此处的”夏”便专指三伏天。

初伏、中伏、末伏,时长有别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日期由干支历的节气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共同决定。中伏的长度是造成伏天长短不同的主要原因。

由于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初伏)出现时间不定,导致中伏天数也会随之变化。中伏可能持续10天,也可能延长至20天,因此才会出现有的年份伏天为30天,有的年份伏天为40天的不同情况。今年的三伏天始于7月16日,止于8月24日,共计40天。

三伏习俗,美食传承

在民间流传着”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这反映了三伏天期间的饮食习俗。不妨提前做好准备,按照传统习俗来调理身体,迎接盛夏的到来!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我是”南山老李”。关注我,一起品味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