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关于入伏的确定方式

新华社天津 7 月 9 日电(记者 周润健)7 月 11 日,2023 年的三伏天将正式拉开序幕。细心的公众发现,去年入伏时间为 7 月 16 日,而近年也有过 7 月 13 日和 7 月 17 日入伏的年份。究竟入伏是哪天确定的呢?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文科普专家修立鹏介绍说,伏天的天数是不确定的,可能是 30 天,也可能是 40 天,甚至就连入伏开始的日期也每年不同。

实际上,入伏开始的日期并非基于公历或农历的固定日期,而是通过干支纪日法推算而来。要准确计算伏天,还需要了解农历的夏至日以及干支纪日法的顺序。

众所周知,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其中农历廿四节气属于“阳历”部分——它将太阳一年运行时间平均分为 24 份,因此节气在阳历上的时间点相对稳定。例如,夏至是农历廿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在阳历中通常发生在 6 月 20 日、21 日或 22 日,其中大部分年份为 6 月 21 日。

夏至过后不久,便是伏天。俗语说:“夏至三庚便数伏。”“庚”指的是天干中的第七个字。这句话的意思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而这一天何时到来没有固定规律,只能通过查阅黄历上的干支日期获知。现在网络上也可以轻松查到日期的干支顺序。

今年的夏至是公历 6 月 21 日,从夏至日算起,第三个庚日为庚午日,对应的公历日期为 7 月 11 日,因此今年入伏始于 7 月 11 日。

修立鹏表示,尽管每年入伏的开始日期不同,但都在公历 7 月中旬。以 21 世纪的 100 年为期,入伏时间为 7 月 11 日至 20 日。“今年是本世纪内入伏最早的年份之一。”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从时间上来看,三伏大约在公历 7 月中旬到 8 月中旬,正值小暑和立秋之间,天气潮湿闷热。中国古代诗句中对三伏的炎热景象描绘颇多,如“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赤日满天地,火云成山岳”“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等。

修立鹏提醒说,伏天期间,公众应注意防暑降温,以顺利度过这段酷暑难熬的日子。

来源:濮阳日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仅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