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传来了一个好消息:2018年北京的空气比往年得到了显著改善。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2017年下降了12.1%,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污染物的数据也均有改善。

尽管如此,北京的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2018年,PM2.5年均值仍然超出国家标准(35微克/立方米)达46%。即使在空气质量“良好”的情况下,PM2.5浓度仍可能悄然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空气质量“良好”却差别悬殊

我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号楼附近拍摄了四张不同时间段的照片,当时空气质量均显示为“良好”。对比之下,室外空气可见度却存在明显差异。四幅照片拍摄时的实时PM2.5浓度数据分别为13、46、58、69微克/立方米。这表明,即使在“良好”的空气质量下,污染物的浓度范围仍然差异很大。

当我们看到“良好”的空气质量时,切不可掉以轻心。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的研究团队由陈松蹊教授带队,连续发布了五份报告,对北京地区乃至京津冀周边3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展开跟踪调查。从PM2.5浓度到涵盖二氧化硫、臭氧等六种常见空气污染物,这些报告均提出了一项共同的建议:提高“良好”的空气质量标准。

在极端污染天气减少且中等浓度污染依然顽固的情况下,这一建议变得愈发切实可行。

标准过宽,“良好”与“优良”差异明显

我们习惯于通过手机上的天气软件获取空气质量信息,而这些信息通常以24小时平均浓度为单位。我国现有空气质量国家标准分为一级(对应“优”)和二级(对应“良”),相应的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分别是35微克/立方米和75微克/立方米。

这一标准意味着,“良好”的空气质量存在较大范围的差别。即使空气质量同为“良好”,但污染情况却可能有很大不同,正如我之前拍摄的那几张照片所展示的:天空灰蒙蒙一片,污染现象显而易见,但空气质量却显示为“良好”。

世界卫生组织出于保护公众健康的考虑,建议PM2.5 24小时平均浓度的安全标准应低于25微克/立方米,并提出了三个阶段性过渡标准:75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和37.5微克/立方米。各国可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国的标准。美国、日本、新加坡采用35微克/立方米作为标准,澳大利亚为25微克/立方米,印度为60微克/立方米,孟加拉国为65微克/立方米,均比我国的标准更严格。

我国目前的PM2.5过渡标准为24小时平均浓度75微克/立方米,明显低于上述国家。

陈松蹊团队对逐年空气质量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具体总结如下(以PM2.5为例):2013年至2017年五年间,京津冀以及周边晋鲁豫地区的33个城市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京津冀大部分地区、山东9市和河南7市均达成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设定的减排目标。这意味着,经过治理,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近年来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这是巨大的进步。

不容忽视的中低浓度PM2.5之害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爆表”的三位数浓度才值得警惕。即使是中低浓度的PM2.5,长时间暴露其中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危害。国外已有大量医学研究证实了这一点:

加拿大一项针对89248名40岁至59岁女性的前瞻性研究发现,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心血管死亡风险比增加32%。

另一项针对新英格兰地区65岁以上医保人员的研究表明,当PM2.5年平均值低于10微克/立方米时,此浓度值可作为长期暴露的研究指标;而当PM2.5年平均值低于30微克/立方米时,此浓度值可作为短期暴露的研究指标。研究结果显示,短期PM2.5暴露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2.14%;而长期PM2.5暴露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则增加9.28%。

一项针对美国大陆6092544名医疗保险受益人的研究表明,当PM2.5浓度低于12微克/立方米时,暴露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增加13.6%;当臭氧浓度低于50ppb时,臭氧浓度每增加10ppb,死亡率增加1.0%。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以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作为行动指南。一个“良好”的空气质量,可能会让大楼管理人员忽视空气污染情况而没有及时打开新风系统;亦或是让老师在PM2.5浓度已经接近70微克/立方米的大环境下,仍然带着学生进行大量户外活动;更可能让呼吸道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得不到及时的防护。

我们呼吁大家关注具体污染数值,不仅仅局限于“良好”。我们强烈建议:为了公众健康,在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调整并细化优良空气质量标准已势在必行。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建议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二期过渡标准,即50微克/立方米作为“良好”上限。这一调整不仅能让公众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有效保障空气质量欠佳时的健康安全,降低人群的长期暴露风险;同时也能督促各地政府进一步加强空气污染治理,为营造清朗蓝天提供新的动力。

近期有报道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进行修订,并与国际接轨。我们期待官方尽快出台政策调整。毕竟,旧标准已无法适应当前的需求。与时俱进,制定新的标准势在必行。(牟修锐)